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學花零用錢 才懂存錢

2011/10/12 06:00

圖/古曉茵

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英國報導

圖/古曉茵

英國近期有電視節目大推如何從生活細節中省鈔票,仔細分析為何有些家庭入不敷出,引起相當廣泛的迴響。其中更從如何給孩子零用錢,延伸到怎麼教孩子用錢省錢的討論,對處在金錢世代的父母,相當具有反省意義。

據調查現代英國人有一半以上月存不到100英鎊,更有20%毫無存款。有人只花不控,不敢看銀行信件,不知道月付信用卡利息,像鴕鳥一樣只顧著享受購買的快感。有專家因此出來呼籲節省,除了父母自己再教育之外,連孩子都要及時給他們節省的觀念,否則長大後又是一個消費世代,浪費成為生活主流,再來苦惱錢總是不夠用。

談到錢,就涉及該給孩子零用錢嗎?怎麼給?給多少?英國社會原則上都認為該給零用錢,因為我們就處在一個金錢交易的社會,生活處處涉及錢。

教導孩子錢的使用可以讓他們明白錢的價值以及如何調度錢財的概念,尤其在小孩開始在店裡要求買這買那時,正是最好的教導機會。像是某些非基本食物或生活必用品的額外支出,可以要孩子自己用零用錢支付,同時讓他們知道哪種價位值得否?買了這樣,就沒法買那樣的對價觀。

<建立價值觀>做家事換零用錢 專家不贊同

在英國根據統計,一般家庭給孩子一週6英鎊(約台幣300元)的零用錢,有不少家庭讓孩子用做家事來換取,像是清空洗碗機、房間整理好或是把地毯吸乾淨。在英國有20%的父母用這個當理由給孩子零用錢,如果要更多的錢,就要想出更多的家務給他們做。

這種一般做法卻遭到嚴重的質疑,一位上電視的專家說,做家務應該是家庭成員的同居責任之一,不應該成為零用錢的對價標的,如果父母不因為做家事而收錢,為什麼孩子可以因此要錢?我很贊成這個說法。

更遭批評的做法是當孩子表現好就給錢,行為差就減價,這讓孩子失去了責任分攤跟義務觀,讓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標上一定的金錢標準,在他們本來就應該被期待做好的生活或教育行為上,像是準時上床也不該給錢。

用金錢當唯一的犒賞方式,在建立孩子的金錢觀上是很錯誤的,習慣之後甚至可能造成他們故意先做壞,以用來威脅要錢。同理也適用在做家庭作業,這是應盡的義務,不是給錢的理由。

<錢給了之後>孩子做規劃 大人別讓步

何時該開始給呢?在孩子約4到5歲時,就有了理解幫忙整理玩具、把髒碗盤收好等要求的能力,這時候就可以用一週為單位,開始給錢。

規律的給錢週期是相當重要的,這可以讓孩子學習預算處理,像是知道如果要買一項爸媽不出錢,卻要自己掏腰包的東西,到底要存多久的零用錢才能買到。

有了定期給錢後的下一步,就是界定哪些錢該由零用錢支出。很幼年的孩子在英國通常是支出在非耶誕或生日禮物中的玩具,或是兒童雜誌等項目;大一點的青少年則是自己挑選的衣物、電影或演唱會票、跟朋友外出花費或是理髮(尤其在他們堅持非要搞成某種流行髮型時)。

在訂出上述零用錢的額度、週期跟支出規範後,父母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堅持進行,少做例外讓步,否則孩子可是很快就知道打蛇隨棍上。尤其不該在孩子把零用錢花光後,因為心軟就買給他們原來應該由零用錢支出的東西,這樣他們永遠學不會怎麼調度預算,也體會不到「錢用完了就沒有了」的滋味。

當孩子有特殊需求時,可以允許一點工作以換取額外零用錢的機會,這可以讓他們明白往後成人生活所必要的「工作賺錢」意義,像是幫忙洗車子。

<訓練基本功>理財第一步 懂得省錢與存錢

當孩子要多點錢時,父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要隨便問問就給,坐下來請孩子解釋為什麼,如果可以,請要求他們列出最近的支出表,討論一下到底是「想要更多」,還是真的「需要更多」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在給了零用錢之後,就是要鼓勵孩子省錢跟存錢。會存錢的孩子小時候可以用存錢筒,大一點就讓他們開個存款戶頭,讓他們知道存錢可以生錢的常識。有些父母會規定孩子存下一定比例的零用錢數,藉此養成孩子習慣存錢跟累積財富的觀念。

孩子的消費、理財觀都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及早教養對孩子未來的理財能力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