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巴爾札克 ——天才人文藝術家

2010/12/14 06:00

藝術家羅丹為巴爾札克所作的塑像《裸體C號作品》,靈感來自巴爾札克舊識對他的描述,企圖表達出巴爾札克的靈魂。

◎甘佳平 圖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

1838年10月12日班傑明.胡柏為《喧囂》所作的滑稽像,他把巴黎文藝界的名人都畫成滑稽模樣。在胡柏的筆下,巴爾札克變身為有著大大翹鼻子和豐滿臉龐,以及臉上帶著一抹微笑,看起來很滿足的作家。

一般而言,台灣讀者對「巴爾札克」的認識僅限於《高老頭》(Le Pere Goriot)及《歐也尼.葛朗台》(Eugenie Grandet)這二本小說,只能大略知道作者為法國19世紀偉大文豪、寫實派作家等。而這一切認知的起源可能都得感謝戴思杰的《巴爾札克與小裁縫》(2003),成功地將法國與中國文化連接在一起。只可惜,這小說(後改編成電影)裡談到巴爾札克的部分有限,只強調其作品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歸類為「禁書」,因為書中談及的人事物都反映了封閉中國所不能接受的世界,「一個有關於女人、關於愛情、關於性愛的世界」。

1839年刊登於《臨時諷刺報》的版畫,暗喻四位大作家試圖進入肯定法國作家的最高殿堂——法蘭西語文學院。左側門前的是詩人維尼,頭戴皇冠的是雨果,居中回眸者為亞歷山大.仲馬,右側身形矮肥者便是巴爾札克。

究竟,這個不被20世紀中國所接受的法國作家為何人?其作品特色為何?又有何成就及影響?

「心愛的天使,我幾乎為妳瘋狂,人竟能如此癡情。」這是巴爾札克寫給他的摯愛艾娃.韓斯卡夫人情書中的一句。這段愛情,留下了400多封巴爾札克寫的信,這些信,是愛情小說、自傳,是文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幅〈韓斯卡夫人肖像〉由畫家尚.吉古所繪。

快速燃燒的人形蠟燭

巴爾札克十四行詩〈雛菊〉修改過的校樣,上面布滿了巴爾札克為了讓詩符合自己的品味所做的修改,修改幅度之大,幾乎已經看不清原文。

巴爾札克於1799年出生於法國中部杜爾城(Tours)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個懂得如何在亂世中攀附關係、出人頭地的人;母親則小父親十多歲,一生痛恨自己門當戶對、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對小巴爾札克也顯得相當苛刻,八歲即被送進校舍,獨自生活。母親一整年探望他不到兩次,但對自己與情夫婚外情生下的小兒子亨利則格外寵愛。嚴重缺乏母愛的巴爾札克一直到母親臨終前都沒有辦法原諒她的無情冷漠,並將這份愛的需求轉移到比自己年齡增長許多的情婦身上。於是,年長他二十歲的貝妮夫人(Laure de Berny)變成剛滿二十歲的巴爾札克努力追求的對象。除了寫作及金錢上的幫忙外,與貝妮夫人的接觸也使巴爾札克觀察到上流貴族社會的生活與思想,從此對政治有了新觀感,於是開始接近保守派(保皇派),與熱血沸騰的革命黨員漸行漸遠。

寫作生涯初步對巴爾札克是非常艱辛的。父親期望他可以成為傑出的律師,但他卻在二十歲時對哲學及文學創作激起了一股熱情。好不容易說服了家人給他兩年的時間證明自己的才華後,他卻苦於找不到自己的風格,一味地只想要成功、盲目地迎合當時的寫作潮流。心虛的他只能藉用匿名來發表作品。一直到1829年巴爾札克才開始有勇氣以真名來出刊。在這之前發表的作品,除了評論家及文學雜誌無情的抨擊外,就連他自己也曾在1834年對自己下了嚴格的審判,認為這只是些「毫無價值的文學創作」(cochonneries litteraires)。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近十年的寫作磨練對他日後的文學成就絕對是有幫助的。

1829年為巴爾札克一生轉變最大的一年。在寫作中得不到成就感的他,於1825年開始置身於出版事業,並在1827年不顧一切砸下大錢成立自己的印刷公司,但年少不經事的他並不懂得金錢掌握及完善經營,終於在1829年宣布倒閉。除了驚人的巨額負債外,巴爾札克也同時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於是,同一年裡,他成功地出版了二部引起廣大回響的小說:《婚姻生理學》(Physiologie du mariage)及《舒昂黨人》(Les Chouans)。即便當時文學界對他的寫作風格仍持著保留的態度,但他細心的觀察及對傳統婚姻的犀利批判已使得他的名氣得以快速地在巴黎文學沙龍(les salons litteraires)裡快速攀升。

從此之後,巴爾札克的寫作事業如日中天,隨而伴之的是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而這些豐富的愛情史也是他政治立場搖擺不定的主要原因之一。1829年,在多次拜訪巴黎後,巴爾札克開始和鉅瑪.卡羅(Zulma Carraud)書信聯絡,這位「好朋友」心繫社會問題,支持拿破崙革命軍(左派),對巴爾札克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但三年後,受到卡思特公爵夫人(la duchesse de Castries)的左右,巴爾札克開始積極地參與右派政治,除了投稿寫下大量的時事文章之外,亦曾數次向保皇派毛遂自薦表示參選的意願。翌年,另一位保守派的貴族女人走入了巴爾札克的生活:韓斯卡伯爵夫人(la comtesse Hanska),一個來自於波蘭的忠實讀者。由於波蘭當時尚未受到革命思想的衝擊,貴族與國王的社會地位仍然相當穩定崇高,因此,在韓斯卡夫人十七年的薰陶之下,巴爾札克更是傾心於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個想法無疑地奠定了他日後的寫作方向。

除了這些情婦的陪伴與支持外,巴爾札克還有一個成功的祕密:咖啡。為了可以一天連續十八個小時,幾乎不眠不休地撰稿、修稿、校稿,巴爾札克強飲大量的黑咖啡,甚至將如何沖泡出高濃度的提神咖啡寫在《現代興奮劑》一書裡,與讀者分享自己多年心得。在書中,他巧妙地將寫作比喻為「作戰」,而咖啡,即是可以幫助他領導各軍隊打勝戰,順利交稿的祕訣。可敬的是,雖然巴爾札克一直都十分清楚這「毒品」對健康造成的嚴重傷害,但為了能夠不斷的自我超越,他選擇像個「藝術家」(artiste),以自己的生命去換取更高的成就。在見證自己生命殆盡的同時,作者也體悟出一套自己的生命哲學:若為了理想而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地耗盡自己的「生命能量」(energie vitale),我們就會像個從頭部開始燃燒的「人形蠟燭」,燒得特別亮、但也特別快。巴爾札克在四十多歲即有健康問題,五十一歲即英年早逝。

矢志成為文學拿破崙

所謂《人間喜劇》,是指一個由一百三十七部作品組合而成的巨作,除了九十六本小說外,還包含了散文、短評、寓言及神怪故事等。《人間喜劇》分為三部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風俗研究〉探討社會現象;〈哲理研究〉則是解釋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分析研究〉進而更深入這些原因做分析及研究。其中,又以〈風俗研究〉的創作最為最要,可再依故事情節細分為六小類:「私人生活場景」、「外省生活場景」、「巴黎生活場景」、「政治生活場景」、「軍隊生活場景」、「鄉村生活場景」。各類大小人物一共有六千多人,可以追溯出血緣關係的人物約有一千多人。

《人間喜劇》的概念在是巴爾札克在1841年提出的,當時他已有十多年的寫作經驗了,也累積了一定的寫作量。為了整合1829年後出版的小說,給予一個整體的結構性,他語出驚人地表示要將上百本的著作結合成一部有連貫性的小說。為了實現理想,加強小說及人物間的關係,他開始大量地使用「人物再現法」(le retour des personnages),讓部分特定人物在多部作品裡反覆出現,使讀者對這些人物能有更深層、更多面的了解。此外,作者還常藉由不同人物的對話及「閒談」,勾喚起讀者的記憶,使其能查證人物的變化與成長。因此,相較於一般傳統小說,《人間喜劇》結構緊實、環環相扣、相互呼應,其中的人物是會改變的,是「活的」、有「人性」的。在作者竭盡心力的整合與安排下,人物間緊密的關係發展出了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社會,一個名副其實的「巴爾札克世界」(le monde balzacien)。

這樣一個多變性的想法來自於巴爾札克十多年來對周遭生活人事物的細心觀察及體悟。他察覺到「人性」(l’Humanite)和「獸性」(l’Animalite)其實是非常相似的。為了能夠生存於社會或大自然裡,人類如同動物,會發展出各種因應變化。因此,《人間喜劇》,特別是〈風俗研究〉,的主要概念就是將人依特屬性質編排分類,再予以分析研究。但由於每一種「種類」(type)的人物有可能會因際遇的不同而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抑或是同一個人物,有可能會在兩部小說中顯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個性及表現,因此,「人物再現法」是一個可以高明地呈現此種人性複雜關係的方法之一。

在這史無前例的偉大文學工程後,藏有作者的雄心壯志,即是將法國19世紀社會完整地抄錄下來。為此,巴爾札克自許為「文學拿破崙」(Napoleon des lettres),並立志表示將用筆完成拿破崙用劍無法完成的事。因此,《人間喜劇》記載了各個階層社會(貴族、中產階級、平民)及各行各業的人(醫生、銀行家、軍人、商人、神父等)在全國各地(巴黎、外省、鄉村)的生活狀態。為了使人物能完整地重現於讀者眼前,作者細心地描述所有細節,從住所、家具、衣著、生活習慣到往來對象,無一遺漏。事發的歷史背景也當然不忘交代清楚:法國大革命、波旁復辟、七月革命等。最後,再巧妙地賦予人物不同的鮮明個性,使其成為所謂的「經典人物」,例如:葛朗台代表吝嗇、高老頭代表親情、紐辛根代表金錢、佛特漢代表黑勢力、哈斯提涅代表不擇手段的野心家(arriviste)等。

若我們結合以上談到的三點:「人性與獸性」、「人物再現法」到「經典人物」,我們可以意識到《人間喜劇》的真正主旨:描寫人如何在一個弱肉強食、社會制度正在快速瓦解的社會裡求生存、累積財富、邁向成功。

因真實而長遠的價值

雖然巴爾札克的創作時期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他的成就卻是少有人能並駕齊驅的。他在文學領域裡創下的高度藝術連當時享有盛名的雨果也不得不感到敬佩。除了連夜趕到巴爾札克家,只為見他最後一面,並將個人哀傷心情寫在〈巴爾札克的逝世〉(La mort de Balzac,1850)一文外,雨果還在巴爾札克的喪禮上敬詞,惋悼這位文壇巨人。

就連當時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波特萊爾(Baudelaire),也在巴爾札克離世後致上了他最崇高的敬意,以最貼切入微的方式點出《人間喜劇》最值得令人欽佩的地方——每個人物的真實活現都是作者用心及自我投入的結果,每個人物都是巴爾札克的化身。

一直到今天,法國小說家仍無法脫離此一文學巨人的影響,巴爾札克的著作也一直是法國高中生必讀的書籍之一。在作者細膩的文筆下,在重遊19世紀的同時,讀者可深切地感受到「小說即人生,人生即小說」的概念。於某種程度下,人性是永恆不變的,高老頭對女兒們不離不棄的親情、哈斯提涅對成功的不擇手段、紐辛根代表的金錢及佛特漢代表的黑勢力,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仍是那麼熟悉。因此,巴爾札克屹立不搖的文學價值就如同這人性的永恆,因為真實而長遠。●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明日起在國立台灣文學館開展,展出來自法國各家博物館與巴爾札克相關共近三百件典藏文物,及私人藏家與多家機構出借的羅丹、畢卡索等大師作品,期間並有戲劇演出、文學座談等一系列推廣活動,展期至明年2月15日,之後將移師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詳情可上網:xdcm.nmtl.gov.tw/balzac。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