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俯拾皆成趣味-----香港藝術新視野

2010/04/28 06:00

香港的牛棚藝術村為非主流藝術的場域。

撰文˙攝影/趙子靜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內部展區之一。

如果一直認為有著殖民地標籤的香港,認同的只有英國上流社會式的文化,那可就對香港誤解深了。事實上,近年香港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自己的符碼與自己存在的位置。過去提到香港的文化活動,可能第一個印象就是看歌劇、聽音樂會,衣香鬢影,璀璨熱鬧;現在的香港,這些當然沒有消失,只不過有更多屬於庶民文化的傳統被挖掘、被注視,或隱身在上環的巷弄之間,兀自發光等待著知音;或與大型商場結合,讓當代藝術與空間對話;還有百年古蹟與時尚的融合,香港的城市藝術,也開始有趣起來。

前水景總部充滿殖民地建築色彩。

下次規畫遊港行程,不妨在必去的名店跟美食餐廳之外,挑出一些藝術行程,看看香港具有爆發力的非主流藝術,買買小禮物;或者發思古幽情,探索香港過去的輝煌身世;或者就做個海邊散步的旅人,在水警總部前的大榕樹稍作休息,看看當年通知海上船隻的颱風風向球,在廣場地圖前拍照留念,「Old is New」,最古老的也可以是最新的,這正是璀璨香港的最佳寫照。

香港文化中心腹地的藝術品。

藝術表演聖地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除購買精品外,水上夜色更添奢華感。(圖片提供/香港旅遊局)

到香港購物、品嘗美食,一定不會忘記到九龍尖沙咀,在超級海景維多利亞港邊,就有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與香港古蹟鐘樓連成一線。在各國都強烈呼喊複合式表演藝術中心的同時,早在1987年完工的香港文化中心就已經有這樣的發展潛力,腹地廣大、休閒設施、交通便捷,這已讓香港文化中心有了一個絕對優勢。

曾為舊九廣鐵路的總站,過去的交通樞紐,悲歡離合,如今已不可考。拆掉之後的空地,成為香港文化中心的基地,保留復古鐘樓,維護得宛如新生,與香港文化中心呼應。鐘樓在1990年被訂為香港法定古蹟,見證了香港及九龍半島80年來的發展。

香港文化中心內設有音樂廳、大劇院和劇場3個主要表演場地,全年上演各類演藝製作,其他還設有展覽廳和4個大堂展覽場地及10多個會議、排練場地,現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也是香港主要的表演場地。其中大劇院經常作為香港大型音樂劇演出之用,最新即將登場的就是膾炙人口的《芝加哥》,就連香港一年一度的電影金像獎也都在此舉行。和台灣表演藝術場地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在香港文化中心欣賞的每一場節目,節目單都是置放在座位上,免費讓觀眾取閱,即使最後一分鐘才大包小包狼狽進場坐定,節目單仍安適地躺在扶手上,帶人進入神奇的藝術世界。

香港文化中心在香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文化演藝角色,雖然陸續有荃灣、沙田等大會堂整建完成,仍取代不了其專業劇場地位。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節盛會,也大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剛結束的香港藝術節包括超大型製作馬林斯基劇院包括交響樂團、芭蕾舞團以及歌劇,都在此演出,整個藝術節九成八的上座率,在在顯示這個藝術節的品牌價值。

有機會從灣仔坐天星小輪到天星碼頭,下得船來,走進香港文化中心看看,即使甚麼節目都不選,光只是坐下來歇歇腿,仍然可以感受屬於香港文化的那一面。

見證香港生活史牛棚藝術村

有正式表演場域,香港也有非主流藝術的蓬勃發展。九龍的土瓜灣是早期移民發展聚集之地,這裡也有一個與台北華山文創園區類似場地--牛棚藝術村(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名字聽起來不太好聽,也帶有一種反動的色彩,卻代表香港文化藝術界的集體力量,將一個原為牛隻檢疫站的古老建築,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藝術小社區,為本地藝術工作者及藝團提供另類創作空間,同時讓藝術扎根社區,拉近與香港巿民的距離。

牛棚藝術村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毗鄰十三街的舊樓群,目前出租給藝術家當工作室,也有展覽空間與劇場,早年這裡是香港大型屠宰場,牛隻在此屠宰後藉由水道供應給香港居民。改建成藝術村後,還保留牛隻喝水的凹槽與繫牛鐵環,見證香港早期的庶民生活。

目前村內共有10多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其中包括「「1A空間」(1a space)、「藝術公社」(Artist Commune)、「CUTANDTRY」、「錄映太奇」(Videotage)、「蛙王」、 進念二十面體以及牛棚書院等,大都免費參觀,不過由於是古蹟,門禁較嚴密,遊客要先上網查詢現在有哪些展覽,然後跟門口管理員說要去看展覽才可進去。

走過工業年代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香港賽馬會相當「好野」,除了支持社會公益外,其重要的盈餘用途就是在支持香港本地的藝術,由石峽尾工廠大廈改建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昔日是香港工業發展之地,石硤尾工廠大廈過去進駐包括五金、鞋業、印刷、鐘錶製造和塑膠等行業,是香港工業歷史發展重要見證。後來廠房陸續遷出,要將整棟拆掉相當可惜,賽馬會就捐款重新整建,保留工廠大廈面貌,也保留當年漆在牆壁上的工廠名稱,現已成為結合藝術工作室的多元化藝術中心。

走進來這棟貌不起眼的大樓,就會看到很多車床、鋼鐵的「遺跡」,同時看見攝影展與藝術展,目前大廈內包已進駐包括表演藝術團體、媒體藝術、應用藝術培訓及設計等藝術團體進駐,工業與藝術並置在同一空間,也讓遊客看見了香港的另一面。

洋溢香港古意名樂居

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看得見工業發展時期的香港,旅人也可從旅店感受步調緩慢的香港,位於灣仔的「名樂居」一如時光隧道,把旅人帶回到60年代的老香港。找到門牌號碼所在地,抬頭很難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名樂居嗎?」

名樂居外觀樸實,就像是昔日的香港舊公寓,但其實這是一家深受外國人歡迎的旅館,老闆娘Fanny Cheuk以保存所有一石一柱的原則加以改建。樓梯保留原來扶手,四周鋪上60年代風味的磁磚,客房內的陳設力求復古,包括香港掛牆日曆、吐痰杯罐、60年代吹風機、老香港茶杯、茶壺以及舊式電話機。走到一樓牆面有香港麻將上的花如杜鵑,二樓以梅花代表春天,三樓以蘭花代表夏天,四樓以菊花代表秋天,五樓以竹代表冬天,充滿趣味。

如果想像名樂居是一個國際連鎖酒店,那可就錯了,這裡販賣的就是城市懷舊,客房僅容旋身卻依舊爆滿,除古老的童玩設計外,客房內有最先進的科技娛樂設備,房客可待在房間內一整天不怕找不到事情作。

前身是水警總部 1881 Hertiage

與古蹟融合的還包括由前水警總部融合而改建的「1881 Hertiage」,前水警總部本身就在尖沙咀天星碼頭邊,整座純白色的建築物,充滿殖民地建築色彩,皇家香港水警總部就一直設在該處,直到1996年末才搬遷,饒具歷史意義。現存的水警總部已經改建成Hullett House文物酒店,目前只有10個房間,尚未正式對外開放。

酒店內有5家高檔餐廳,其中由監牢改建的Mariners’Rest非常有趣,除了掛滿水警歷史的照片跟標誌之外,酒吧內還保留了全港首個沖水馬桶,還有監牢,已不能使用,只能讓遊客緬懷當年海盜流氓齊聚一堂的獨特文化。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華航、長榮與國泰前往香港。

◆簽證:須辦港簽。

◆匯率:一港幣約換新台幣4元。

◆相關資訊洽詢

1.香港旅遊局台北辦事處,電話:(02) 87892080

2.香港石峽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網址:http://www.jccac.org.hk/

3.名樂居網址:http://www.mingleplace.com/hotels/park/hotel_concept.html

4.1881 Hertiage網址:http://www.1881heritage.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