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當隱喻缺席,家國除魅中…… 第三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紀錄

2007/12/11 06:00

插 圖 阿尼默

時 間 10月13日下午2時30分

地 點 自由廣場一樓會議室

評審委員 平路、李奭學、梅家玲、

廖炳惠、鄭清文(依筆畫順序)

記 錄 孫梓評

插 圖 阿尼默

攝 影 宋志雄

秋日午後,當退休後創作力不輟的鄭清文、由香港專程返台的平路、書評文章精采的李奭學、學術成績耀眼的學者廖炳惠、梅家玲齊聚一堂,眾所矚目的第三屆林榮三短篇小說決審會議正式展開。首先由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收件數略少於前二屆,收到428篇來稿,經初審鍾文音、何致和、鄭栗兒、吳鈞堯、蔡逸君、陳雪,複審林俊?、林黛嫚、賀景濱評選,共計12篇進入決審。會議由鄭清文擔任主席,五位委員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

李奭學:我曾擔任第一屆決審,感覺今次並不難選。我肯定作者們對於寫作所費的心思。這次的作品,大多數作者都閉鎖在自我內心世界,較缺乏開闊筆法,不知是否因短篇字數所限?優點則是對於周遭人事不熄滅的關懷。

廖炳惠:上一屆評審的共識頗高,這次應該也是。閱讀這些作品感到鬼影幢幢,多半談論疾病、死亡、欺騙……彷彿病入膏肓、心中桎梏難解,也較缺乏如上屆魔幻或幽默的作品,另類題材也較少,是創作者愈見封閉嗎?讀了之後讓人覺得悽涼、欠缺昇華。在文字或細節營造上,本屆的作者們則較為用心,對內在創傷的意象書寫得很強烈──但這不應該成為主流,小說應該更多樣性才好。

平路:做為讀者,閱讀這些作品很有樂趣。文字雋永,令人驚喜。較令人擔心的是隱喻的缺乏,大多數沉溺於內心世界的獨白,或近身的人際關係。作品中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破碎與病痛,若試著從社會的層面來思考、探究,或許整個台灣也在經歷著「除魅」的過程。當作者表面化地書寫「家」的意象,同桌共餐或許只是個偽善的假象,其背後是分崩離析的,這也像台灣在面對舊的家國與新的認同之間的掙扎現況。寫作者透過書寫,試圖於破碎中重建「真實」的圖象──不論是人跟人的真誠相處,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對自我的界定等等。

梅家玲:確實多數作品都集中處理人際關係、鬼影幢幢、天災人禍。從另一方面來看,有好些篇作品,卻也使我憶想起六○年代現代主義風行的時期,彼時亦是作者內心存在荒蕪、困境,亟需成長的年代,現在回頭觀之,我們多半給予當時作品正面評價。因為,它不只是除魅,也在面臨著陣痛後的轉型。如何尋找新方向,繼而有所開展,應是作家們在摸索的問題。這一屆的作品中,有些對話使用得有些生硬,應該可以再改進。

鄭清文:這12篇都還不錯,但多少有些誇大的現象。結構技巧尚佳,題材也算多元,寫到鬼怪之類的作品,應是暗示社會的困境與轉型。過去我們的社會是在貧窮中富有,現在是在富有之中貧窮:物資無缺,精神有匱。此外,多數作品只能書寫個人經驗,可能是因為作者們的生活經驗不足。

李奭學:我們的作家生活經驗確實很不足,而且六○年代的作家們似乎更勇於想像未經歷過的世界。這一屆有些作品以電玩、電腦為主題,頗貼合時代潮流,但亦只反應出自身局限,創作者想像力略嫌貧乏,雖然寫得相當細緻,但仍期許更開闊有趣的格局。

廖炳惠:以虛擬實境為題材的作品,應該試圖往前推到虛擬世界裡,讓人與機械經歷「超人化」,但我們的作者卻將其拉回到家庭、父親、童年經驗,沒有好好利用此一「虛擬」框架。就像電玩遊戲,應該是與外面的世界撞擊、關聯,更具開放性。至於對話和術語的運用,作者也應該多做一些田野調查,讓文字、辭彙獲得創新,還應該多讀國外作品,比方生命科學、鬼魂、全球化等題材,有很多新興術語,在這些參賽作品中卻看不到。當今各類資源豐富,作者不該再只鎖定於家、國、政治等領域的架構。

平路:非常贊同!就像此次有一篇參賽作品,其實逆反了電玩所能給的最大樂趣──人們應該是在電玩遊戲中獲得不同身分(identity),而非繼續反芻原本世界裡的那個我。

評審決定進行第一輪投票,不分名次,每人勾選五篇,結果為:

四票作品

〈命運的耳語〉(鄭清文、廖炳惠、李奭學、梅家玲)

〈廢河遺誌〉(鄭清文、平路、廖炳惠、梅家玲)

〈無愛練習〉(鄭清文、平路、李奭學、梅家玲)

〈餐桌〉(鄭清文、平路、廖炳惠、梅家玲)

三票作品

〈配音〉(鄭清文、廖炳惠、李奭學)

〈數數〉(廖炳惠、李奭學、梅家玲)

二票作品

〈魚兒魚兒游〉(平路、李奭學)

一票作品

〈小黃〉(平路)

○票作品

〈野火玫瑰〉、〈陳總統就是我〉、〈大水〉、〈棒球,再說吧〉

評審決定○票作品不予討論,接著由一票作品開始討論。

〈小黃〉

平路:通篇書寫一個善良婦人無法承認自己的各種感情,只能以負面的方式對待,基調未曾偏離,筆法穩健,讓人覺得作者很可愛。

廖炳惠:這一篇讀來太像奧亨利,太sentimental了。

〈魚兒魚兒游〉

李奭學:這篇小說詮釋了何謂「魚水之歡」,象徵性處理得很不錯,不過小說裡關於生病主角的說服力較低,有點可惜。

平路:頗有閱讀樂趣,深刻描寫姊妹間的感情,作者觸碰到兩人的微妙情結時,亦處理得很巧妙。姊姊情很難寫,文章裡用各種不同的魚來串連,寫得很用心。

廖炳惠:這篇是我的第六名,意象不錯,架構有創意,但深度略嫌不足。

〈數數〉

鄭清文:這篇作品讀來重複性很高、描述很直接,還滿精采的。

李奭學:設計痕跡明顯,用「狂想曲」的型式來看待台灣現況,包括了家庭與社會,是篇寓言作品。

平路:如果能將它重新寫一次,多一些新意,少一點刻意,讓想像空間更形超越,應該會更好看。

廖炳惠:很典型的作品,能預料到結局,將靈魂、夢境結合,道出社會病癥,痕跡過於明顯,意象讀來都太熟悉了。

梅家玲:它的好處在於「狂」,缺點是「狂得不夠」,有點可惜了。

〈命運的耳語〉

梅家玲:這一篇表現了「如何從小我見大我」,把個人家族命運與個人結合,敘事嫻熟,偏失較少,細節感人,不過有些地方略嫌刻意。

廖炳惠:典型的透過蒙太奇技巧書寫的小說,較不令人驚喜。從篇名觀之,無法讀懂「耳語」的由來,反而作者較集中在「視覺」上的描寫。

平路:有點訝異它得到四票,剛剛兩篇小品式的作品,好像還寫得更適分一點。尤其我無法被它的絕望說服,文中的一些「大字眼」,寫得很重──很重的事應該輕輕地提,作者交插的一些事件讀來顯得有些勉強,讓讀者似懂非懂。

李奭學:溪哥的黑道背景是怎麼出現的?有點交代不清。有些括號內的使用,是作者跳進來說話,感覺是技巧的瑕疵。

〈配音〉

廖炳惠:故事雖有些做作,但從個人歷史寫家暴,架構仍頗有創意,與一些描寫家暴的作品相較,還滿細膩的。但「K」的指涉,讓人想起卡繆、卡夫卡,卻缺乏整體脈絡的說服。

平路:我沒選它,因為作者在重複妹妹與K的結構中,除了重複性過高,兩者的筆調也太過相似,應有所區別。結尾處也寫得太輕易,「把妹妹推向螢幕裡的世界」,方便地解決了虛構和真實的差別,但是讀者卻尚未被說服。

廖炳惠:我覺得結尾處是一個幻覺(hallucination),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病態的開始。

李奭學:作者滿有企圖心,用心地去使小說內的兩個人物(實人與虛擬人)平衡,但最大的敗筆是作者使用一個虛擬代號「K」去稱呼配音員。結尾也過於easy。

鄭清文:我給這篇較高分,作者將過去與現在交織,一直在尋找自己。播出來的都是別人的故事,她只能找到以前的自己。讀來也有些變奏的味道,缺點較少。作者使用符號「K」,應有其創作、設計上的困難之處。

梅家玲:此篇與〈命運的耳語〉在伯仲之間,其結構的用心容易造成僵化。如果站在被配音人的角度來看,配音員的位置應該是有其流動性,可被取代的,可惜作者未考慮到此點。

〈廢河遺誌〉

平路:這篇是此次參賽作品中最具開展性、企圖心,在現實、過去、未來中建立網絡,完成度高,文字非常好,用短短的段落,精準寫出場景感,比方文中樣品屋和工地建築界之間的虛妄性,以「割地換水、開水換地」對照當今台灣,似真且幻,譬喻毫不僵化。

廖炳惠:這也是我的名次較高的作品,大開大闔,文字緊湊、具魅力,在真真假假間,最能代表台灣假造的繁榮背後,暗藏諸多問題。作者帶入宗教、民間信仰等層面,較深入地了解台灣的各種病態環節。

梅家玲:這是我心中的首獎。前所未見的開創性題材、開闊的格局與視野,篇幅不長,卻不著痕跡地兼容了生與死、漢民與原住民……等參差對照,讀來令人感動。它提醒我們無論現代文明多璀璨,終究得臣服於大自然的力量。

鄭清文:較之其他作品多局限在個人經驗,這篇作品走出了自己的方向。運用蓋房子的故事,來暗喻了台灣的發展結構,比方漢人欺負了原住民,包括後來的經濟發展狀況,都收納其中。不過小說裡有些關於時代的考據,可以再細膩一些。

李奭學:這篇小說在特定時空中上下開展,將過去與眼前的現實結合,作者將精力集中在時代考掘的寫法,過於政治正確,若含蓄一些會更好。文末使用歷史學家柯靈烏(Dr. Collingwood)做結,企圖表現得太清楚了,降低了閱讀趣味。

〈無愛練習〉

平路:講述自我身世:丈夫的死亡與父親的離去,是典型的私小說。文字老練,細節描述精采,牽動著讀者的心情。作者在描寫父女情感時更勝於夫妻之愛的呈現。

李奭學:我喜歡這篇小說,作者寫「痛」令人感動。有愛,才有痛。當愛出現問題,痛就產生。丈夫的外遇略顯俗套,有些敘述邏輯則不太通順。

鄭清文:由「無愛」出發的一場未成功的「練習」。一開始讀得滿感動,但後來發現時間邏輯的先後順序有點問題──是先有外遇才有結婚?還是先結婚了才外遇?讀得有些模糊。但作者的文字很乾淨,讀起來很有好感。

梅家玲:我也很喜歡這篇。題目相當重要,看似「無愛練習」,要講的卻是真愛或深愛。讀了連我這樣「學院派的讀者」也很感動。情節經營用心,藉由各種徒勞的抹消,拭去愛,卻終究無法忘懷。

廖炳惠:作者寫到丈夫車禍、父親中風,都太常在連續劇中看到了。作者很能寫,文字很漂亮,情節緊湊,以旁觀方式看待生命,懂得縕釀,但發展得不夠自然,像是把社會現象piece together,較缺乏自己發明的內容。

〈餐桌〉

鄭清文:作者整體設計得不錯,但有一點斧鑿痕跡。餐桌是家族團聚的象徵,但餐桌上的人卻心思各異,和現代社會現況有所結合。

李奭學:我很欣賞文中觀賞A片的太太,宣示了對父系的挑戰。桌子的隱喻也很不錯,但結尾處實在寫得太白了!想提醒作者應該含蓄一點。

平路:讀來有電影感,將父親、母親、兒子等三人的關係不斷移轉,偶爾太顯刻意,但作者成功地表現了當代社會家庭中的虛無性。

廖炳惠:從網咖與電玩的起點,繞寫三人家庭的處境,對照很鮮明,架構亦成功,可惜就是內容雖然細膩,在一些大的議題上就表現得太過平板,不夠動態。

梅家玲:第一次看時,覺得很棒。多讀幾次後,覺得作者敘事行雲流水,但確實過於露骨的結尾抹煞了前面的成功之處,故事橋段有似曾相識之感,開創性不足。

逐篇討論完畢後,三票以上的作品共六篇,評審同意以此六篇進入第二輪投票,最高分為六分,逐篇給分。計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為:

〈廢河遺誌〉24分

(鄭清文2分、平路6分、廖炳惠6分、李奭學4分、梅家玲6分)

〈無愛練習〉22分

(鄭清文4分、平路4分、廖炳惠3分、李奭學6分、梅家玲5分)

〈配音〉18分

(鄭清文6分、平路3分、廖炳惠5分、李奭學3分、梅家玲1分)

〈餐桌〉17分

(鄭清文5分、平路5分、廖炳惠1分、李奭學2分、梅家玲4分)

〈命運的耳語〉16分

(鄭清文3分、平路2分、廖炳惠4分、李奭學5分、梅家玲2分)

〈數數〉8分

(鄭清文1分、平路1分、廖炳惠2分、李奭學1分、梅家玲3分)

評選結果依得分高低,五位評審皆同意通過,首獎〈廢河遺誌〉,二獎〈無愛練習〉,三獎〈配音〉。另外兩名佳作則頒給〈餐桌〉和〈命運的耳語〉。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