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時代變遷帶給生活的變化

2007/11/14 06:00

◎文曄

上了年紀、老一輩的人,從幼年慢慢到比較懂事時,常聽到家庭父母對子女說:「飯可以多吃,話不可以亂講。」在社會上也以「言多必失」來規勸後輩年輕人。其實言語或文字,都是意思表達的工具。但這些用來教育或奉勸子女,要謹慎少言的風氣,好像愈來愈少,現在幾乎很少聽到。吾人以為早期農業社會生活單純,人與人交往或溝通的機會比較少。而且,台灣在政治上一直是被統治,歷經西班牙、荷蘭、明朝的鄭成功及其子孫、滿清、日本乃至二次大戰後的中國國民黨等,都為專制統治。一般百姓唯恐說話一不小心會被曲解、涉及政治問題擾禍,所以才有「禍從口出」諺語,這是當今年輕人,在享受自由民主體制時,無法想像往昔台灣社會是怎樣的狀態。

現今家庭的三餐伙食或餐廳料理,大多是以炒、煎、烤、焙、燉等烹飪的方式。因此盛裝料理的容器,採用盤子比碗公(裝湯用)多。早期台灣一般家庭或食堂(餐廳)煮菜或料理,多用碗公而少用盤子,所以早期辦桌請客,大多是三個湯才有一個盤。所謂湯是各種料理的主菜,例如雞、鴨、豬等都是少量放在比較小型的粗碗公底部,然後在其上面再放蘿蔔、白菜、瓜類等當做菜底,以蒸籠蒸過,要出菜(端去餐桌)時,才將蒸籠裡的小粗碗公料理拿出來倒扣在較大也較細緻(較好的)碗公。這樣子,蘿蔔等菜底就在碗公底,而少量雞肉等主菜就在上面,然後,再將預先用豬大骨熬煮的高湯淋在碗內。無論任何料理,從頭到尾都是用這款高湯,所以終戰初期從中國大陸來台的外省人,譏笑台灣料理是從頭到尾,只是同一種味道。

從前台灣人的炊事大多都不會用炒的。一般家庭的三餐,大多是用煮的湯或偶爾採用煎、炸。宴客時也都是用蒸籠將各種菜色一起蒸,再淋上同一高湯,所以辦桌的菜單是三個湯配一個盤子成為一組菜。而盤子裡,則是用油炸或裹粉的料理。所以辦桌是以盤數來算多少道菜,一般最簡單的是四個盤子,而每盤能有三個湯,合起來就是十六道菜。多的有六個盤子,連湯合起來就是二十四道菜。早期的台灣菜因是以湯為主。在終戰時中國大陸官員來台接收,在午餐時刻,筆者陪同來接收的監理官到餐廳,因彼此言語不通,筆者就寫「台端要食何物」,監理官就寫「炒蛋」兩字。筆者因不知其意就寫「未知」予以回答,監理官就以筷子指著鴨蛋,餐廳就依當時的習慣煮蛋湯端出來。那時監理官就有點生氣,而臉紅口出罵聲。當時因不知其為何?筆者就連續寫了好多次的「未知」來回應他。後來學習北京話,才知道「炒蛋」就是日語的「燒卵」。因筆者從小學的是日語,才發生這一樁語言上的誤會。

言語因跟著時代的變遷,尤其受教育的影響,更有所變化。例如台灣話很多人說是「閩南語」,其實台灣話與閩南語並非完全相同。譬如「割引」、「都合」、「便當」、「便所」、「自動車」……都非閩南語的用法。這些都是時代變遷所帶來的生活習慣上的變化,現在科技發達帶給人類很多生活上的改變,但卻很多人將變化說是進步。社會生態的變遷,的確帶給人類不少的衝擊,有說是進步,但卻有人說只是變化,就讓各位讀者來論定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