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種一畝使你思考的田-林銓居都市中實驗晴耕雨讀

2007/09/03 06:00

林銓居晴天照顧稻田、雨天在室內畫畫,閒時就在工作室二樓憑窗展書讀。(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藝術家林銓居與他的作品──一塊都會中的田。(記者凌美雪攝)

「希望這件作品像一面鏡子一樣,讓來參觀的人照見他自己。有人可能會懷舊、有人可能會重新發現或提問,最後找到他們自己與土地的適切距離。」把稻田當作品,林銓居說,要約大家去看他的田!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黃金地種田,像一面鏡子,讓觀者照見自己。(林詮居/提供)

但那田位在大直摩天輪的斜對面,有人驚呼不可思議,有人卻心有戚戚回想到二、三十年前,到處還有農田的老台北。大約兩星期前,林銓居在田裡插了秧,展開他「晴耕雨讀」的夢想生活,因此,一群人七嘴八舌地研究,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黃金地種出稻子。

藉由土地重審成長經驗

水墨畫科班出身的林銓居,近年來以跨領域創作手法,結合影像、表演、繪畫、立體裝置等不同媒材,表達他的作品主題。很會寫文章,讓林銓居比一般藝術家多了點文人氣息,但近幾年來,林銓居卻選擇以「種稻」與「稻穀」,來重新審視自己來自萬里農家的成長經驗。

之前,他以「稻草堆」與「稻穀」來象徵父親與母親;這次,他在台北市新興的商業區,向建設公司商借了一塊還沒興建計畫的空地,進行為期四個月的種稻計畫,由整地開始,到插秧、搓草、收割,都要親力為之,藝術家想藉此體驗,在繁忙的商業都會裡,想要過一種「晴耕雨讀」的恬靜生活,究竟可不可能?

建設公司的老闆似乎有被感動到,不僅出借土地,協助搭建短期的工作室,還贊助一筆可觀的創作經費,讓林銓居與該計畫的策展人胡朝聖,得以無後顧之憂,專心種稻。這段期間,林銓居每天待在稻田旁邊的工作室,晴天照顧稻田、雨天在室內畫畫,閒時就在工作室二樓憑窗展書讀、寫日記;這一扇窗的角落,還裝設了一個每五分鐘自動拍一張照片的攝影機,詳細記錄稻田完整的成長過程。

找到自己與土地的適切距離

等到田裡的秧苗長大一點,林銓居預計在10月初開放稻田供參觀,邀民眾一起搓草;工作室也將每三星期開放一次,讓參觀者看看他的畫室與畫作。

至於到附近逛街或遠從各地到這裡搭摩天輪的人,也許不小心會經過這片田地,也可試試到田埂間走一走,一如藝術家說的,「有人可能會懷舊、有人可能會重新發現或提問,最後找到他們自己與土地的適切距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