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表藝介紹】「不設限」的勇氣與快樂─FOCA馬戲團

FOCA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OCA/提供)FOCA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OCA/提供)

文/記者凃盈如

將「物件劇場」概念加入馬戲演出,但作品的表演技術與細節,仍是馬戲演員才能夠呈現。(FOCA/提供)將「物件劇場」概念加入馬戲演出,但作品的表演技術與細節,仍是馬戲演員才能夠呈現。(FOCA/提供)

2022年初春,朋友邀我到台南體驗「馬戲藝術節」,她帶點神祕又難掩興奮地說:「我告訴妳,他們的馬戲團跟妳想的那種完全不一樣,很酷的。」在半信半疑之間,我來到了台南,參與了FOCASA馬戲藝術節。晚間走入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大草皮,搶眼的紅色馬戲棚映入眼簾,跟著排隊的人們,彷彿參與神祕儀式般走進棚內,舞台上《馬戲派對》開演,氣氛熱絡,歡笑聲不斷,這一場以人為主角、摒除動物演出,將特技融入現代舞、音樂劇、戲劇的演出,讓人目眩神迷,以為時空場景瞬間移轉到歐洲劇場。

FOCA「跨界三部曲」《一瞬之光》,捕捉馬戲表演的「驚奇瞬間」,並探討身體與物件的關係,與馬戲藝術的邊界。(FOCA/提供)FOCA「跨界三部曲」《一瞬之光》,捕捉馬戲表演的「驚奇瞬間」,並探討身體與物件的關係,與馬戲藝術的邊界。(FOCA/提供)

源自台灣的馬戲團FOCA,創辦至今迎來第12年,眼前美好、歡愉的一切,來自團長兼創辦人林智偉與團隊努力的十年功。林智偉來自單親家庭,3歲父親離世,由母親與親戚撫養長大,2009年,在就讀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期間,草創了FOCA的前身「Mix舞動劇坊」,從沒有排練場,晚上躲在教室排演,到如今已前往巴黎、倫敦等地巡演,揚名國際,這一切都是帶著夢想,懷抱開放的態度,步步為營,才走到了今天。

FOCASA馬戲藝術節星光走繩體驗。(FOCA/提供)FOCASA馬戲藝術節星光走繩體驗。(FOCA/提供)

畢業後思考重回舞台

FOCA品牌總監張又文提到:「FOCASA馬戲藝術節就是要把心中第一次去國外藝術節,不管是亞維儂、愛丁堡,那種很快樂的感動呈現出來。」(記者陳奕全攝)FOCA品牌總監張又文提到:「FOCASA馬戲藝術節就是要把心中第一次去國外藝術節,不管是亞維儂、愛丁堡,那種很快樂的感動呈現出來。」(記者陳奕全攝)

林智偉回想,學生時代追求技術與熟練,覺得未來很明確,但畢業後,卻有感離舞台越來越遠。「畢業後只能上綜藝節目、當陪襯、拍廣告,為什麼不能回到劇場?」他開始思索著怎麼讓自己回到舞台,而不再只是一具替人加分的替身。當時他與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好朋友交流、演出,開發新的表演模式,如街舞、跑酷、音樂、影像,想要證明自己可以回到舞台,於是在2011年做出一個有21位演員參與的大製作《初衣十五》,初試啼聲,於隔年入選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城外流浪藝術節。

FOCA靈魂人物,由左至右為創辦人/團長林智偉、副團長邱群翔、藝術總監陳冠廷、李宗軒、品牌總監張又文。(記者陳奕全攝)FOCA靈魂人物,由左至右為創辦人/團長林智偉、副團長邱群翔、藝術總監陳冠廷、李宗軒、品牌總監張又文。(記者陳奕全攝)

「當時覺得這個大製作很帥氣,但在出國表演的期間,在法國看到有表演僅僅2位演員,就能夠獨撐全局、完成一小時不換幕的演出,刷新了對馬戲表演的認知與想像。」林智偉在一次次率團員前往國際演出的洗禮之下,不斷探索台灣應有的馬戲語彙,這些思考都成了FOCA的追尋──當台灣多數觀眾對於傳統馬戲表演的理解,還停留在拋球、丟碗的數量競技時,FOCA已開始進入作品藝術性深度與廣度的探討、跨界開發新作。

位於桃園的排練場,為FOCA目前主要排練基地。(記者陳奕全攝)位於桃園的排練場,為FOCA目前主要排練基地。(記者陳奕全攝)

跨界三部曲激出火花

今年春天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於台南水交社舉辦FOCASA馬戲藝術節,於V-13馬戲棚中演出作品《馬戲派對》。(FOCA/提供)今年春天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於台南水交社舉辦FOCASA馬戲藝術節,於V-13馬戲棚中演出作品《馬戲派對》。(FOCA/提供)

身為藝術總監的李宗軒,是FOCA「跨界三部曲」的重要人物,他於雲門《九歌》巡演期間,與擔任客席舞者的林智偉相識,開啟日後的緣份。他時常思考著:「希望馬戲不僅僅是技術或量化的表現,有更多藝術層面的展現,以及做為藝術家,對於現今社會議題的反省與反饋。」

全台第一座馬戲棚V-13於FOCASA亮相。(FOCA/提供)全台第一座馬戲棚V-13於FOCASA亮相。(FOCA/提供)

「跨界三部曲」緣起於2016年,FOCA接受台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之邀,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Baboo合作,「我們希望在與不同藝術家的合作過程當中,找到一個台灣馬戲的樣貌,藉由觀察、看待藝術的不同角度,開啟一個跨領域三部曲的合作計畫。」這三部作品分別為:與知名當代劇場導演Baboo所創作的《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與菲律賓的視覺藝術家Leeroy New以視覺藝術、雕塑為主,所創作的《消逝之島》,以及與德國舞蹈劇場團隊Peculiar Man合作的《苔痕》。李宗軒提到:「我們在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作品當中,吸取他們在當代創作的方法與路徑,並且透過接近不同作品的面向,去探索馬戲的可能,更可從不同的藝術家當中,看到他們對我們的刻板印象是什麼。」

FOCA參與法國奧貝納「追星者新馬戲藝術節」,為團隊首度於海外演出。(FOCA/提供)FOCA參與法國奧貝納「追星者新馬戲藝術節」,為團隊首度於海外演出。(FOCA/提供)

探究日常的馬戲時刻

FOCA「跨界三部曲」最後一部《苔痕》,揉合馬戲特技、雜耍與舞蹈劇場,探究表演動作背後的意義。(FOCA/提供)FOCA「跨界三部曲」最後一部《苔痕》,揉合馬戲特技、雜耍與舞蹈劇場,探究表演動作背後的意義。(FOCA/提供)

以往馬戲作品偏向大舞台,可見許多高空表演、大型物件,往往在執行一般人辦不到、超乎常理的事情,但在2016年於台北藝術節首演的《一瞬之光》裡,FOCA找尋的,反而是「馬戲的日常」,探討每一個人在日常裡所擁有的「馬戲時刻」,只是平常沒有特別關注。此作靈感是來自一個奧地利雕塑家Erwin Wurm(歐文.沃姆)的「One Minute Sculptures」(一分鐘的雕塑)表演藝術計畫,探究有沒有可能在某些物件、擺放的位置及身體之間所形成的一瞬間,就成為馬戲場景,從連續的時間中切出一個動作定格,也許無厘頭,但可能就會形成馬戲精神。

FOCA「跨界三部曲」《消逝之島》,探討當時排練場所在的社子島,面臨都市發展的變動。(FOCA/提供)FOCA「跨界三部曲」《消逝之島》,探討當時排練場所在的社子島,面臨都市發展的變動。(FOCA/提供)

在舞台上,《一瞬之光》的表演者使用了台灣日常生活用品,如曬衣架、清潔用具、燙衣板等,取代原本的雜技道具。此作當時在台北引起很大的迴響,有些評論家更提出疑問,認為此座帶有「反馬戲」意味──沒有後空翻、沒有丟很多球,但是表演當中所有的精神概念,都與馬戲息息相關。「我覺得當代藝術主要就是在呼應、反省傳統藝術的提問,而非技藝的競賽。」李宗軒也強調,這作品的表演技術,仍須是馬戲演員才能夠執行,且有更多技術是用於思維,包括更多細膩的控制。此作在台北藝術節受到熱烈迴響,於2017年前往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2019年更受邀至法國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演出,亦於同年在韓國首爾馬戲節演出。

FOCA藝術總監李宗軒。(記者陳奕全攝)FOCA藝術總監李宗軒。(記者陳奕全攝)

〈FOCASA平台理念1〉伴隨發展更在意夥伴

累積逾十年,FOCA有許多創團成員至今仍在團隊當中擔任不同角色,林智偉提到,目前27位團員當中,有22位是全職員工,以及5位支付建教合作薪資且提供保險的學生。FOCA也是全台7000多個劇團中,少有月薪模式的團體(全台不達5%)。有了完善的月薪制度,讓團隊人員流動率低,彼此更有默契,當演員之間默契提升,也能降低演出危險性;此外,演員在不同的年齡層,隨著生命歷程的改變,如結婚、生子,希望擁有規律的生活,也可以在FOCA轉職,不僅拉長演員的年限,也延續職涯的長度。「商業舞台在比大家的技術、腹肌,但走到劇場裡我們比的是在台上的狀態,資深演員與年輕演員的味道不同,我相信FOCA的資深演員已經有做到這件事情了。」

雖然面對疫情,曾面臨上百場表演被取消,但在他看來,這幾年來最大挑戰,不是疫情,反而是伴隨組織變大面臨的管理問題,必須要在制度裡去符合每一個人的期待。「不似餐飲店,一開始建好的制度來招募即可,比較像在改衣服,得慢慢地建立企業文化。」肩膀是否越來越重?他笑稱,「若要說夢想,2013年(出國表演時)就完成了」,現在反而是在意著夥伴,隨著劇團的發展,希望從劇團本身,乃至於平台,擴及教育。

〈FOCASA平台理念2〉實現「馬戲即生活」

以往,馬戲演員不能再演時就轉行,有些人從事教學,到學校兼任,或當家教老師,且學表演的學生當中,往往也只有1/3可以走上表演之路。林智偉觀察到,這5~10年來,有更多人投入創作,從商業演員開始,進而投入劇場,乃至教育,當前有越來越多人想學雜耍、扯鈴、空中瑜珈等等,這些機會,都讓馬戲演員的路更寬廣。

今年春天,FOCA投入龐大資金,並且運用文化部紓困計畫給予的預算以及部分企業贊助,並在台南市文化局支持下,於水交社舉辦了FOCASA馬戲藝術節的「暖身體驗場」,兩天活動,原本預估僅3000人的場子,沒想到一共湧入50000名民眾,在馬戲棚內看表演以外,也在戶外參與各項雜耍體驗,流連市集,感受馬戲融入生活的愉悅。這正是FOCA團隊努力建置的「平台」,不僅讓馬戲走入日常,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即便不是最優秀演員,也可以有很多出路與選擇,是FOCA對環境的貢獻。

FOCASA品牌總監,同時也是策展人的張又文,在多年前就曾聽聞林智偉想要「擁有自己的馬戲篷」,當時覺得很難想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但在2021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三級爆發之前,他真的買到馬戲棚了,這座總高達16公尺、棚內直徑長達32公尺的巨型馬戲棚Village-13也在馬戲藝術節首度亮相。

張又文於FOCA成立初期就加入團隊,曾隨團隊至法國、愛丁堡等地演出,中途曾經離開,這次為了舉辦馬戲藝術節,林智偉延攬她回團隊。「我們現在要花這麼多人力與錢,妳、我和所有團員,都要很快樂,來的所有觀眾也要很快樂,就是這次目標。」這席話打動了張又文,讓她重新回到FOCA團隊一起打拚。果然,今年於台南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大獲好評,且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呈現了獨有的表演氛圍與文化能量。張又文說:「馬戲有個重要的精神,就是游牧,馬戲團帶著棚,在各個城市巡迴,我們有了V-13,這個可以容納1000人的帳篷,希望可以在各個地方都帶來感動與快樂。」

點圖放大header
點圖放大body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