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用詩歌阻擋坦克

2022/03/06 05:30

◎王丹

◎王丹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世界再次陷入對於戰爭的恐懼中,同時也掀起反對戰爭的聲浪。在各種抗議聲中,詩人的聲音從來不應,也從來未曾缺席過。

關於反戰詩,最耳熟能詳的應當是唐朝詩人杜甫的那首〈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唐天寶年間,朝廷不斷對外用兵,石堡城一役死數萬人,南詔一役死六萬人,為補充兵員,地方官員抓人當兵,送行者哭聲遍野,詩人憤怒地寫下千古名句:「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成了對於獨夫民賊為了個人功名不惜葬送百姓生命的控訴的經典之作。在西方,2003年初,美國向伊拉克宣戰。在一片反戰聲浪中,在美國詩人山姆.漢密爾(Sam Hamill,1943-2018)等的號召下,徵集了上千首反戰詩歌,美國各地亦有詩人自發性地組織反戰詩歌朗誦會。之後,3月5日被訂為「全球詩人反戰日」。古今中外,詩人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對於戰爭的抗議,成為了一種傳統,在文學史上幾乎可以自成一格。

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當普京派兵攻入烏克蘭之際,中國著名詩人余秀華2月27日寫下的一首反戰詩在朋友圈中刷屏,海內外都在傳播。現錄全詩以饗讀者。這首詩的名字是〈禱告詞〉:

「我乞求詩歌能夠阻擋一輛坦克/蓄滿眼淚的詩歌阻擋得多一些/我乞求鮮花能夠對抗子彈/一把康乃馨能夠安慰一位母親//我乞求陽光照在每一個人身上/讓一些人從防空洞走出來/去觸摸已經傷痕累累但還在努力綻開的春天//我乞求那些告別沒有生離死別的哀傷/而是去觸碰自由的喜悅/我乞求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啊/能夠跑到街上//我乞求和平!/我乞求那些手拿刺刀的敵對者/告訴對方,他們各自母親的名字/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我乞求每一個發起侵略戰爭者/珍惜自己的名譽/每一個戰士的生命/珍惜每一個平民的生命//我乞求在已經多災多難的地球上/陽光普照/沒有比戰爭更邪惡的事情/沒有比戰爭更低級的侵略//我乞求和平!」

這是典型的余秀華的風格:語言質樸,感情濃烈。這首歌在網路上一出現,瞬間就突破了十萬人的點擊量,有評論者說:「一行詩就比整個世界的聲音還要響亮。」當然,在中國官方立場暗中支持俄羅斯的政治環境下,余秀華的這首詩也立即引起了網路上的「愛國賊」和「小粉紅」的圍攻,對此,余秀華表現了她的勇敢,甚至是凶悍的一面,逐條回擊攻擊她的留言,成了詩歌之外的另一道風景。在詩人所有的回擊中,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我不懂政治,我只關心人類」,「詩歌是文化和文明的一種,只有文明配得上阻擋坦克。」

的確,反戰詩不一定是政治詩,正如反戰並不一定就是基於政治熱情一樣。對於戰爭的控訴,更能打動人心的力量來自於對個體生命的關懷,創作的動機和熱情來自於人性中善良和溫潤的一面。正因為如此,對比各種遊行示威,各種經濟制裁,各種口誅筆伐,文學的介入展現的力量,或許從另一個角度更能打動人心,因為文學能夠更直接,更深入地觸及人性和人心中最細微最敏感的一塊。余秀華的這句「我乞求詩歌能夠阻擋一輛坦克」,聽起來似乎過於天真,但感動了無數人,傳遞了強烈的反戰信號,其力量就來自於文學與人性的這種關係。●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