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身口意三業〉當恐懼陷落時

2022/02/11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沙丘》是屬於20世紀偉大的科幻小說,這個故事可以是古老的,也可以放在遙遠的未來。就像佛法,只要五蘊熾盛,在遙遠的星河深處,也有佛法的影子。

法蘭克.赫伯特寫作《沙丘》的1960年代,美國興起一股學禪的風氣,所以,小說裡,保羅和母親潔西嘉的對話,其實透露著禪師和弟子對話的公案意味。但是到了20世紀,作者讓女性意識引領風潮,母親與她身後的貝尼.潔瑟睿德女修會,透過重重精算的基因培育計畫,靠著傳承女性的記憶,期望孕育出救世主。

21世紀,女性心靈導師已不算少見了,譬如藏傳的佩瑪.丘卓,她的著作《當生命陷落時》,鼓勵許多人喚起內心的慈悲去面對恐懼。其實,我們在女性導師面前所得到的,往往更溫柔,更有一種果決的力量,能夠面對恐懼。

《沙丘》電影裡,有一段提到媽媽請她的老師真言師來考驗保羅,真言師拿出一個盒子,要保羅把手伸進去,保羅問道:「裡頭有什麼?」真言師不動聲色說道:「恐懼。」保羅伸手進去,果然露出痛苦的表情,媽媽在外頭等待,她當然知道保羅面對的恐懼考驗,愛子心切的她仍不免焦慮,但媽媽的旁白似乎在告訴兒子:「恐懼離去,反思其心路歷程。當恐懼消失為虛無,只有我會留存。」「停止恐懼,恐懼會扼殺心靈宛如扼殺自我存在的死亡。」

當恐懼陷落生命時,法蘭克.赫伯特教導的是反思和安住,佩瑪.丘卓則依其藏傳佛教的智慧,這樣寫道:「親近恐懼,試著打破慣性的逃離模式,保持好奇、觀察自己。所謂修行並不意味要打敗或贏過什麼,只是試著學習放鬆、學習不歸咎他人,也不譴責自己,和此刻的經驗同在而不解離──對自己慈悲而敞開。」

與恐懼的經驗同在而不解離,敞開自己的慈悲心,先要克服的是,我們通常厭惡恐懼,無法直視恐懼,恐懼的經驗是所有人都要去逃避的。但小說和電影裡都說,一個救世主和常人的不同,就在於他敢於去經歷恐懼、體驗恐懼、最後使恐懼消失。不要想去征服恐懼,恐懼也是生命的一份子,是我們的家人。《沙丘》透過其中的角色說:「生命的奧祕不是待解的謎題,而是需要全新體驗的真實。這過程無法透過阻止前進而去理解,我必須隨其過程一起飄移,隨它而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史,如果坦誠面對,都可以寫一部大河小說了。我總覺得,恐懼就像小說裡遙遠星球的沙丘,無盡風沙會讓人陷落,但也蘊藏豐富珍貴的香料。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