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新視野〉負面情緒 扼死同理心

2022/02/11 05:30

圖/陳佳蕙

文/吳娟瑜

當爸媽怨歎兒女像冷血動物,看到大人疲累不堪地到家,不懂得來噓寒問暖;當爸媽出口罵人,生氣孩子不懂得幫忙做家事,不趕快收拾房間,覺得現代的孩子怎麼如此我行我素、無動於衷?

在這個「當下」,爸媽如果明瞭自己的負面情緒正是孩子缺乏同理心的主因,想必在教養上更樂意快速做出修正。

〈情緒感染〉移情窘迫 孩子自我防衛

親子互動中,孩子從小不知不覺注意爸媽的情緒反應,彼此就是不開口,也能猜出爸媽下一步有什麼舉動?有什麼說詞?

親子之間還會彼此吸收對方的情緒,這種「情緒感染」的好處是雙方更有默契,樂意理解,這個根基點是爸媽提供正面情緒的教養;萬一爸媽習慣以負面情緒咆哮孩子,這時「情緒感染」的壞處立馬出現。

日內瓦大學奧爾佳.克利梅茨基教授研究解釋:「當遭遇惡性事件後產生『被吞沒的感覺』,使人想自保而不想被負面情緒所影響。」

也就是說──當孩子感受到爸媽有負面情緒,他們的大腦將出現「移情窘迫」(Empathic Distress)現象,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為避免被爸媽負面情緒所壓迫,因而自我防衛起來。

這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對暴怒中的爸媽不理不睬,對傷心欲絕的爸媽保持距離。他們不是故意沒感覺、沒反應,其實是他們長年來為了求生存,大腦開啟了「移情窘迫」機制,想要避開被質疑、被責打,所以採取「一動不如一靜」的反應,以致於看來缺乏同理心,其實內心是緊張、恐懼、退縮!

圖/陳佳蕙

〈教養現場〉孩子是乖 還是冷漠

爸媽如何覺察自身是否有負面情緒,造成兒女冷漠、逃避或對立?

梅英懷孕大女兒時,發現老公外遇,她眼見大勢已去因而快刀斬亂麻,離婚後憂鬱症纏身,幸得娘家爸媽支持和照顧,她順利生下大女兒。

然而,強顏歡笑的梅英一直沒走出離婚的陰影,直到女兒國中一年級,輔導室老師特別請她到校一趟,才警覺自己的負面情緒早就影響了女兒的人生觀。

聽到「女兒想死」,梅英在我主持的「幸福導師班」分享:「輔導老師提醒我,我還半信半疑,因為女兒就是很乖,從來不讓我擔心,她不會主動要求什麼東西,就是靜靜的。」

我提醒梅英:「這麼『冷』的孩子,妳覺得她快樂嗎?」梅英「怔」了一下,她以為自己「躲藏」這麼多年,不讓女兒感覺到媽媽情緒低落、欲振乏力,不料,輔導室老師一段話,讓她明白原來女兒長期受苦。幸好「為母則強」,梅英除了跟著我學習成長,還到處聽演講,徹底從自我探索、自我認識到自我接納不斷地調整。

三年多下來,她告訴我:「吳老師,我偶爾情緒低盪一下,但很快就轉回來,因為我學到很多情緒覺察和情緒管理,現在念高一的女兒已恢復笑容,每天開開心心地上學!」

顯然梅英減少了負面情緒的言行舉止,女兒不用為了自我防衛而躲著媽媽,兩個人在正面情緒的互動中,彼此鼓舞,互相同理。

〈專家提點〉正面情緒 改變大腦狀態

朝夕相處的親子互動裡,爸媽若能注意個人情緒狀態,明白正面情緒的教養可以讓孩子的大腦狀態保持在放鬆、愉悅中,海馬迴的記憶學習將更持久,杏仁核的情緒掌控將更到位,這豈不是皆大歡喜?

一方面,爸媽要減少看劇情過度悲傷、悲慘或殘酷的影片和書籍,少聽讓人情緒低落的音樂,避免這類被負面情緒感染導致「移情窘迫」的現象。

看多了、聽多了這些負面訊息會抑制我們對他人受苦的同理,當孩子被霸凌或是心情低落,我們就無法真心感受和提供幫助了。

一方面,孩子也需練習情緒管理的能力,透過爸媽耐心陪伴,分享內心感受,表達真正需求,這樣一來,孩子得到「正面情緒」的養成過程,當然也能夠改變大腦狀態,更能同理爸媽,成為懂事、負責,有成長的孩子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