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別被孩子惹毛了

2022/01/14 05:30

圖/Hungtheart

文/吳蕙名

成功管教的關鍵是,父母要先在淡定的平穩心情中。但人的心情是「動態」的,會隨著外在事件或環境而變動。若想要做到「淡定」,必須先清楚自己現在的情緒如何,才能做出適當的調整。

可運用美國神經科學家Paul Maclean的「三腦一體論」,來協助我們盡量維持在平穩狀態中。他認為人類的頭部內有三層大腦,由內而外分別是爬蟲類腦(腦幹)、情緒腦(邊緣系統)和理智腦(新皮質層)。三層腦分別有不同功能,例如理性腦注重「後果」和情緒調節等;而情緒腦則關注什麼是很危險的,要如何才能生存下來,因而發展出「戰」或「逃」的生存策略;當人發現要戰打不贏、逃也逃不了,連選擇都無法選擇時,剩下的只是基本地活著,如同行屍走肉般,這時就掉到爬蟲類腦的「僵住/凍結」生存策略中。

進一步說,人在高壓或危險下,會自動轉換主責的大腦。以爬山為例,在登山時心情平順(處於理性腦的狀態)。但在山腰突然看見一條蛇,於危害的威脅下,你可能會選擇驅趕的「戰鬥」策略或是「逃跑」策略(處於情緒腦的狀態);如果你一時間腦袋空白、什麼都做不了,就是「凍結或僵住」了(處於爬蟲類腦的狀態)。當大膽的山友上前處理,才發現是假蛇玩具,這時危機解除,你又可放心地繼續登山(又回到理性腦狀態),這就是三腦因應外在事件而自動轉換的運作機制。

聰明的你應該發現,當處在不同區塊的腦或採用不同策略時,你的身心和行動會有很大的差異。

圖/Hungtheart

〈避免兩敗俱傷〉別讓情緒凌駕理智

在教養上,對父母而言的高壓或危險,可能是孩子老遲到、常忘東忘西、總不聽話或對嗆回嘴等脫序行為,這些事件往往把忙碌的父母一下子就逼到「情緒腦」中,離開淡定狀態了。

人在運作「情緒腦」時是衝動、不顧後果的,因此,此刻你對孩子說話的口吻,不是批判責罵、就是覺得很煩躁而不想理他。不管你的行為是哪一種,都會引發子女做出類似的舉止,也許是和你爭辯、或是自顧自地一直喊說「我不要聽、我不要聽」,結果就是管教失敗且又破壞了親子感情。

假使父母長期掉在「情緒腦」中,嚴重的話,孩子可能會演變成不樂見的憂鬱症。這現象很常發生在養育著特別固執、衝動、分心、幼稚的孩子,或是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情緒障礙等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長身上。主因是父母需耗費十倍、百倍或千倍的力氣來養育這類子女,加上多年來都是24小時全年無休地處在緊繃中,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漏電、或快沒電、甚至是斷電生病的狀態。

所以,倘若你在管教時,發現自己由理性腦快掉到情緒腦的臨界點,也就是到了「情緒曲線」第四期加速期時,要懂得立刻「喊停」,才可避免做出後悔的事。例如你覺得很不耐煩、受不了了、開始翻白眼了,千萬要用最後一分理智來踩煞車,可跟孩子說:「我需要調整一下,半小時後再回來討論。」接著去做自我照顧,無論是看窗外的天空、還是去倒杯水喝、或是去陪伴糟透的心情,都能把你從情緒腦的懸崖邊拉回來,重新接上理智線。

如果你不喊停,選擇順著不高興往下滑,心情會從不開心惡化成惱怒,雖然發脾氣的當下好像覺得比較爽快,但後果是兩敗俱傷,甚至,還可能讓自己掉到爬蟲類腦的「凍結或僵住」中,心想:「我真的被孩子搞到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算了算了,不教了……」這時,是父母先被打敗。

〈自身經驗〉家長都該學習淡定

我兒子不但超級固執又比我聰明,以前總被他搞到抓狂也沒用的「凍結」無力狀態,長期下來,就罹患了恐慌症。之後,費了好大功夫才把自己救回來。

當我從谷底爬上來後才明白,如果覺察到自己最近常常生氣時,就是快被壓垮的警訊,理性腦已快撐不住了、隨時會潰堤。若不立即「喊停」,就會啟動「情緒腦」,進入另一個惡性循環中。此時,務必要先hold在這裡,停止處理孩子的事情,然後馬上給自己喘息放鬆的機會,等恢復能量及理性後,再繼續給孩子有效能的引導。自從我開始這樣改變後,我們母子的關係不但好轉,也提高了糾正兒子行為的效率。

說實話,我由動不動就被孩子惹毛,到愈來愈常能處在淡定中,是經過每天無數次的練習、失敗、抱怨、傷心、自責、檢討、再出發的反覆過程,才能慢慢漸入佳境地讓自己更平穩。所以,即使養育著極費心的子女,只要持續練習再練習,我們仍然可以做到「淡定」的。(作者為親職講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