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新視野〉有自我意識 別貼標籤

2022/01/08 05:30

圖/swawa.com

文/吳娟瑜

「我的孩子自我意識太強了,說什麼都不聽!」教不動孩子的爸媽挫折感很深,相反地,也有爸媽反應兒女全無主見,逼急了大聲問幾句,眼眶就濕潤潤地掉淚。

究竟人類的自我意識從何而來?自我意識有強弱之分嗎?自我意識強就不乖嗎?還有,自我意識是怎麼形成的?我們為人父母,不也有著自我意識嗎?我們是否用錯了方式教養子女,讓他們的自我意識模糊不清?

〈Check Point〉有自我意識 走向成長

根據心理學研究,自我意識包括3個層次:

1.對自己和狀態的認識。

2.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

3.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

當一個孩子有自我感受、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反應、自我管理等過程,並懂得在「人」「我」之間,「世界」和「我」之間做客觀理解,代表他的自我意識正逐漸形成。

一位高中男生抗議學校要求週六到校接受升學輔導,他告訴老師:「請不要剝奪我休息放鬆的時間。」校方通知媽媽時,她手足無措地勸兒子,要他遵從校規。兒子告訴媽媽:「我需要娛樂,我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兒子成績好、又自律,他不想陷入校方升學率的漩渦,我們可以說他自我意識強嗎?

媽媽苦惱地來詢問時,我告訴她:「恭喜妳教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他並不是自我意識『強』地得理不饒人,他值得妳的支持!」教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不容易,除了孩子在天賦上有優異的自覺能力,多數是靠父母從小養育過程的啟發。

在華人社會,一般而言,對「自我意識」偏向負面觀感,總覺得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意見太多了,是不聽話的;在家庭有自我意識的夫/妻是我行我素,缺乏溝通;在企業有自我意識的員工往往不服從公司體制。

其實,「自我意識」這4個字不需要貼上情緒標籤,這是一個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一個人從自我意識出發才能走向自我成長,並且邁向自我接納,讓人生整合圓滿。

圖/swawa.com

〈淡定臉實驗〉安全無虞的愛 自然有自信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Edward Tronick心理學教授曾做過「淡定臉」(Still-Face)實驗。先讓媽媽逗著baby玩,說說笑笑之中,媽媽突然轉開臉,baby的情緒出現慌張、尖叫和哭泣的反應。尤其媽媽轉回臉卻面無表情時,讓baby更加驚慌了。

這時,baby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直到媽媽出現笑咪咪的臉龐,暖聲暖語,baby才恢復開心快樂的模樣。

這只是一個實驗卻讓我們看懂──baby每天追索著爸爸媽媽的眼神、表情、語詞、語氣等,試著理解是否得到安全無虞的愛,同時透過這些情緒訊息慢慢走向自我意識,來認識自己,來建立自信心。

若時光倒流,我們年幼時是接受了父母什麼樣的表情、言詞?我們的自我意識是否模糊不清,甚至有的人感受到被嫌惡、摒棄,以致一生抬不起頭來?

又,若時光倒流,自家兒女小時候有得到適時適量的關注嗎?當時我們年紀輕,是否因為夫妻關係緊張、婆媳姑嫂給壓力,或職場競爭多,導致個人內心矛盾衝突,整天憂愁滿面、精神萎靡,這又如何讓兒女從我們的身心狀態吸收到正能量,從而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呢?

〈永遠來得及〉培養自我意識 事不宜遲

「讓兒女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會不會來不及了?」許多我帶領「幸福導師班」的媽媽學員、爸爸學員,看到「淡定臉實驗」影片中的母女互動,不免憂心忡忡。

「哈!我自己也曾經做錯許多教養方式,沒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一位稱職的爸爸媽媽,有開始改變總比死不認錯、絕不改變還好,對不對?」我誠實地分享曾經犯下的教養錯誤,事後花了十多年、二十多年去補救和調整。

「事不宜遲!開始調整,就有機會重新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識,讓他們走上自我覺察、自我成長的道路!」我鼓勵大家新的一年,從心理、生理多角度關心孩子成長,尤其腦科學的研究已臻純熟,當我們明白孩子有健全的腦部神經網絡,是建立自我意識的捷徑,那麼,充實這方面的資訊和技巧已刻不容緩。知己知彼,百「愛」百勝,不是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