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全球觀測站〉防疫焦慮 讓人憂鬱

2021/08/06 05:30

圖/rabbit44

文/鄭曉蘭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旅行、外食、聚會、上班或上課等自由,遭受大幅限縮,這些限制都對我們的心理造成極大負擔。精神科等專家因此提出警告,在小心翼翼提防病毒的同時,也要注意本身心理狀況,別讓「新冠憂鬱」先壓垮了自己。

據日本媒體報導,愛知縣松崎醫院的精神科醫師鹿目將至指出,同為精神科醫師的好友調查門診患者「主訴」發現,一天看診的68名患者中,有58位都在闡述對於新冠肺炎的強烈不安。鹿目醫師說,雖然自己沒有明確調查人數,但根據看診經驗與同行分享,都有同樣的印象。那就是,患者對於「染疫該怎麼辦」的不安非比尋常,就連日本311大地震後都不曾出現這樣強烈的不安。

日本媒體所謂的「新冠憂鬱」,目前還不是正式醫學用語,只是面對「還不知道該如何因應,也不知道何時結束」的傳染病,還有隨之而來的行動限制、心理負擔等,內心萌生的不安與恐慌,的確可能嚴重影響生活作息,讓人陷入憂鬱。

防疫期間,只要出現如「持續情緒低落、心情鬱悶」、「持續失眠、沒有食欲」、「無法享受原本能樂在其中的興趣」、「不安焦慮」、「對未來感到徬徨絕望」、「整天只關注新冠肺炎的相關消息」、「(在沒有相關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人在戶外就算身邊空無一人,只要不戴口罩就會惶惶不安」、「完全足不出戶」等情況,就必須對本身心理狀況提高警覺。

〈Check Point〉5方法 預防鬱卒

綜合鹿目醫師的建議與相關報導,預防「新冠憂鬱」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冷靜面對本身症狀,要有「這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自覺

任何人都可能因疫情感到不安焦慮,從而出現沮喪失眠等問題,這絕對不奇怪,也不是你的錯。「承認自身不安並接受那樣的情緒,是面對憂鬱時的基礎自我防衛。請勿獨自懷抱不安,首先要面對本身症狀、有所自覺。」

2.有意識地隔絕負面新聞

持續遭受「哪位名人因染疫死亡」、「全球死者持續增加」、「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別染疫」等新聞轟炸,自然會被負面情緒掌控。請冷靜地選擇收集資訊,調整正面與負面消息的接收比例,一旦覺得「這新聞好負面」、「這消息好悲觀」,請有意識地主動隔絕,同時開始接觸能讓自己樂觀開心的活動,例如聽音樂、享受美食等。

3.規律生活、盡量活動身體

整天宅在家,很多人會開始日夜顛倒、運動量不足。喪失體力後,免疫力隨之下降,就會容易生病,也更容易陷入憂鬱。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白天活動、多曬太陽、三餐健康飲食、好好洗澡保持清潔,充分睡眠……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生活規律,不僅有助對抗病毒,更能守護心靈免受「新冠憂鬱」戕害。

4.預測光明前景

即便疫情嚴峻,但是總有一天會結束。趁著這段時間,好好規畫疫情後,自己想做什麼、想要如何生活,又或重新回想小時候曾懷抱的夢想或希望。全世界的氛圍愈悲觀,就愈要懷抱夢想與希望,這樣才不會被集體悲觀情緒吞沒。

5.心懷感激

鹿目醫師表示,來求診的患者中也有極少數人,能維持平靜的心理狀態。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言談流露感激。「醫師在這麼辛苦的情況下,還幫我們看病,謝謝您」、「醫師請您也小心,不要染疫喔」、「很期待下次看診能再看到您呢」。

鹿目醫師說,內心平靜,才能萌生餘裕,然後道出感謝話語。又或者是傳達出感謝之意,從而讓內心萌生餘裕,不論因果關係為何,「心懷感激」與「內心餘裕」是會產生交互作用的。

〈家長多注意〉孩子也會有新冠憂鬱

另一方面,日本的報導同時提醒,大家在疫情中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新冠憂鬱」問題。

面對這意外的長假,孩子起初或許還能樂在其中,但是久而久之難免開始想念同儕或團體生活。尤其是準備已久的運動賽事、表演活動或畢業典禮全被取消或中止。孩子的衝擊與失望可想而知。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持續對孩子進行的新冠肺炎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小學、國中、高中生有16%到30%,出現中等程度以上的憂鬱症狀。而國、高中生更有超過半數學生,感受到新冠肺炎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或變化。其中,「情緒低落,感覺憂鬱、煩躁,或是絕望」、「覺得疲憊,提不起勁」的類似回答,也持續增加。所以,家長不能輕忽疫情對孩子的心理衝擊,平時請留意孩子各種細微變化,主動出聲關懷,營造出能讓孩子輕鬆開口、傾訴心事的環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