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全球觀測站〉夫妻同姓 傳統待推翻

2021/07/17 05:30

圖/黃鼻子

文/王昱婷

根據日本外務省的調查,日本應該是全世界唯一法律上規定夫妻婚後必須變更為同一姓氏的國家。在這道法律之後,通常因為結婚而更改姓氏的是女性。遺憾的是,萬一離婚,要改回舊姓的,也是女性。

更改姓氏對女性的職涯發展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公民團體提出夫妻同姓的法律違憲訴訟,但是兩度被最高法院駁回。面對民間對該法律的反對聲浪,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卻因為主要支持層為保守派,而不願積極面對,各地議會紛向中央提出意見書。夫妻婚後必須同姓的法律有沒有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廢除,令人相當期待。

〈明治時期制定〉維持家庭牽絆 夫妻須同姓

日本現行民法,主要是一百多年前明治時期制定的。戰後雖然有些修改,但大致骨架仍是明治時期的時空環境下制訂而成的結果。

婚姻制度是維繫傳統家庭制度的重要手段,因此一男一女結婚後,必須同姓,而在男系家庭制度下,通常必須改姓的是女性,除非入贅,那麼男性便必須改成女方的姓氏,繼承妻子的家庭。夫妻同姓在文化上,具有維持並延續家長制的重要意義,不同姓的兩人,結婚後同姓,象徵了一體感。

反之,離婚後有一方需要改回原來的舊姓。日本戶籍法要求結婚後的男女必須同姓。戶籍法也是歷史悠久的法律,所以日本人結婚的另一個傳統說法就稱為入籍。

諷刺的是,現在日本人與外國人結婚後,因為外國人不具日本國籍,結婚後不需同姓,而得以維持原本的姓氏。

圖/黃鼻子

〈打擊自我認同〉結婚或離婚 女性就得改姓

一百多年前,日本女性婚後即進入家庭,但現今時空環境大不相同,即使結婚後,有一半以上的女性仍擁有自己的工作,而非專職主婦。

姓氏改來改去,所有的證件、金融資料,都要改過一輪,對自己的職涯影響相當大,特別是如果需要到國外出差,光護照就得換來換去,而且少了對這項文化的認識與同情的外國海關,真的無法理解為何同一個人可以不同姓氏。

此外,結婚後必須放棄自己的姓氏,但離婚後又要再一次放棄改過的姓氏。如果再婚,同樣的改姓行政程序,又要再來一次。

被要求適用這項法律的多數是女性,也讓女性的自我認同受到打擊。最高法院駁回公民團體的違憲訴訟時,電視台在街頭訪問到一位任職於外資企業的女性,她對著鏡頭,強烈表達出對日本社會閉塞感的失望與不滿。

〈從地方包圍中央〉夫婦別姓 保守派仍反對

違憲訴訟失敗之後,公民團體轉而遊說地方議會。

早稻田大學棚村政行教授針對夫妻別姓問題,向7千位60歲以下的成年男女進行問卷調查。高達七成同意,而反對意見只有14.4%。少數反對意見中,以50歲代的男性居多,有23.4%,但各年代的女性反對意見均低於10%。

雖然是極端的選擇,但是這項問卷中,有1.3%受訪者表示,因為不想改姓,所以並未登記結婚而是同居。日本雖然在某種程度承認同居,也就是事實婚。像是健保可以加保,但比起正式入籍,仍然天差地遠。而且選擇事實婚的夫婦,所生的子女也不被認同為嫡子,而是非婚生子女,衍生種種不公平。

在此變遷下,公民團體轉而向地方政府遊說,目前也有很多地方議會決議,並向中央提出意見書。

日本最高法院雖然駁回違憲訴訟,但在2015年的判決書中,直言要求國會進行討論。但是執政的自民黨,卻遲遲未有明確的動作,主要的原因在於自民黨的主要支持者,有很大一部分屬於相信家庭傳統觀念的保守派。

法務省原訂2010年在國會提出夫婦別姓法案,但最終未提出,也被認為是受到保守派的反對。而2010年當時為在野黨的自民黨在參議員選舉公約上,明確反對夫婦別姓。

日本夫婦同姓與別姓的論爭,最大的社會背景來自於家庭家長制的變化,與尊重個體意識的成長。

夫婦不同姓的改革,看來或許不具急迫性,但在女性大量進入社會工作後,個體仍被當做家庭的附屬品的價值觀,值得重新審視。日本社會集體意識會如何改變政權的決策,令人期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