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黃銘昌/夢迴峇里 - 2之1

2021/07/17 05:30

《晨光》 油畫,2017。

文.圖◎黃銘昌 題字◎奚淞

為參加祭典,黃銘昌(左)與奚淞入境隨俗「變裝」,1998年。 (黃銘昌/提供)

昨夜,我又夢見回到風光熟悉的峇里島。烏布(Ubud)村,彷彿就在民俗打擊樂器甘美朗(Gamelan)叮叮咚咚的旋律伴奏中;我的眼前出現鵝黃色雞蛋花、紫紅色九重葛、一畦又一畦綠色水稻田,以及藍天豔陽下風中搖曳的椰子樹……

從去年起,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續,阻隔了國際交通,也中斷了我每隔一、兩年便飛往峇里島的旅行習慣。回想,自1986年起,偕同旅行老伙伴奚淞首度踏上這赤道島嶼;三十多年間,我們反覆重訪峇里島,少說也有二十多次了吧。

若問我何以如此鍾情於峇里?應該說我是深深被這片炙熱、豐美的火山土壤吸引――當地的水稻田農耕孕育出敬神、順應自然的世代子民和人文藝術。一向以水稻田為油畫創作主題的我,親睹台灣田園伴隨著都會擴張而飛快消失的同時,一旦邂逅峇里島,宛如走進了心目中的桃花源。

熱帶的八寶箱

猶記得當年從亞熱帶的島嶼初抵熱帶島嶼,馬上感受到氣溫的不同;儘管大海環繞,一踏出機場,炙熱的空氣如同烤箱內的高溫撲面而來,灼目的日光無法正視。搭上計程車往島的中心――烏布村行去,雖然坐在車內仍明顯感受到那驚人的熱度。經過大街和無數的小路,一個接一個的村莊被拋落在身後。沿途低矮的房子、紅白相間的典型傳統峇里島建築、數不清的水稻田、成排的香蕉樹、大片的椰林……異國風情吸引目光,我彷彿打開八寶箱的孩子,貪婪地接收所有眼前閃過的視覺訊息。街邊販售食物的氣味一直不斷地飄進窗內,那屬於峇里島居民特有的味道混合著田野自然氣息,令我生起莫名的興奮。

當車子逐漸接近烏布,太陽已西斜,投射於廣闊不盡的水田。稻禾顏色綠黃間雜,這是典型熱帶水稻田景觀;由於當地一年到頭常處炎熱,農耕根本不受季節限制,也因此經常呈現一邊稻穗金黃,另一邊則是綠色秧苗初播的景象,形成奇妙的顏色對比。白鷺鷥穿飛,黝黑碩壯的農夫驅牛忙於農事;遠處綿延的椰林樹影斜躺在大片綠地之上。車子行駛的道路,一會兒高一會兒低,穿越許多的村莊……最後,經過一座老橋,駛入另一片田野,終於來到友人介紹名叫薩里的一家民宿(Sari Homestay)。建築依河谷而立,山坡間生長許多椰子樹及香蕉林。民宿的屋頂覆蓋茅草,房間雖簡陋,擺放二張窄小的木製床及簡單浴室設備,我們沒有任何猶豫就入住了。

天色向晚,斜陽穿透林間,此時氣溫一掃炎熱,奚淞和我換了夾腳拖鞋就往外散步。出門所見盡是田野,隨風飄過來的陣陣稻香,又再度喚醒我那內心深處的記憶,彷彿全身細胞都甦醒了……

當天旅舍只有我倆投宿,入夜後陽台亮起一盞微弱燈光,放眼望去,白天的景致沒入一片黝暗;耳際蟲鳴交響中,遠處傳來儀式性的甘美朗奏樂聲。這一切和台北大不相同,純然是另一個世界。

世界之晨

天還未亮,就聽到公雞啼聲此起彼落,倒也喜歡牠們克盡職守,毫不煩擾我的清眠。微明時刻,奚淞和我已經身裹披肩,坐在陽台靜候峇里島的朝陽。

凌晨空氣濕潤,帶股寒意,椰林水田間冉冉升起晨霧,隨著第一道曙光,氤氳之氣才逐漸散去。朝陽色彩瞬息變幻,由絳紅化為紫紅、橘紅……金燦燦的陽光襯托前方深色椰林,呈現剪紙般不真實的平面。

我們有如禪師一般端坐,肅穆眺望――前方河谷景象在晨曦的光線中變化萬千。初次和峇里島早晨見面,我們格外珍惜,不容分秒錯過。

吃早點時,一位妙齡少女身穿美麗的紗籠,手端圓形木盤,盤中有椰葉編織的小方盒,盒上放置幾種不同顏色的花朵及米飯,面向角落家祠上香、祈禱;她纖纖玉手沾水彈向四周,動作曼妙有如舞蹈;接著再走向院子其他幾個角落,進行同樣動作,我十分著迷地觀賞。這是信仰印度教島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儀式,家庭婦女每日早、中、晚會各祭祀一次,她們祭神的動作虔誠、優雅,是峇里島留給我非常深刻的日常印象。

峇里島由火山地形主導了地理景觀。島民充分利用縱谷切割出的地形發展出獨特的農業生態系統。大片規整的田地充滿潤澤之氣,展現島民世代耕耘的結晶。島民依從先祖經驗開發出精緻而有效的灌溉系統,處理複雜的農業運作;同時配合水圳啟動流灌的秩序,每區水田都建有一處神壇,當地人稱為「水廟」,方便農民適時祭拜並進行灌溉。各個村落又建有大型神廟,讓村民能定期聚會祈福還願,處處體現出人文、自然及神明的三界合一。

幾個世紀以前,初到峇里島的西方探索者,眼見這島嶼從豐美的大自然環境中,進入淳樸的農業文明,不受任何外來的汙染,創造出一片充滿靈氣的人間仙境,因此給予峇里以「世界之晨」的美稱。

穿越火焰之門

烏布是個小村莊,但因有皇宮座落,成為峇里島的文化中心。村中到處民宿、旅館、商店林立,而熱鬧的村莊四周全是稻田分布。由於白天酷熱,每日清晨及黃昏的散步才是我們最大的喜樂。清晨田野,隔夜露水還未完全蒸發,眼前所見的各色綠飽含珠水晶瑩剔透,充滿生機,處處散發稻禾的清香。避開中午炙熱氣溫,峇里島黃昏的天空雲彩千變萬化,令人目眩神迷。

散步途中,常可見到各式大小廟宇矗立田野中。我特別欣賞峇里廟宇建築,它源於淵遠流長的印度教,卻又形成自己獨特的地方風貌。建築正面常見火焰形的雄偉石門,石門從中剖開,左右對稱,象徵宇宙善惡對立又可融為一體,和中國的陰陽哲學不謀而合。島民信仰認為海洋是惡靈居住所在,因此神廟皆朝向聖山阿貢火山(Gunung Agung)方向興建。建築結構處處隱含島民極強的精神信仰象徵,譬如:屋頂、牆壁、地基分別象徵神、人類、魔鬼,各有領域卻又緊密互動。而神話的人物故事就盡情地表達在木刻和石雕上,予人高度的審美感。在大片的田野之中,這些建築完全融入大自然,和諧渾然一體,形成峇里島特有的人文景觀。峇里島的表演舞台中央設置火焰形大門,舞者皆由此大門走出來,舞畢亦由此門退回去。

宗教祭祀是島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事,島民信仰多神,自信他們就是神的後代,因此在這島上神和人民是共處的。島民相信生命不斷輪迴,善惡必有報。這信奉印度教為主的島民,一年四季的祭拜儀式無數;我認識的一位婦女,她嘴裡雖說日常祭拜之繁多使生活有些忙累,但看得出她的表情卻是幸福的。每次大型祭拜,老百姓主動出席,男、女各司其職,有條不紊,一面工作一面閒話家常,村民之間的情感因頻繁宗教活動而緊密聯繫。

當地的大小廟會接二連三,盛大的則由幾個村落聯合辦理,場面華麗宛如嘉年華會。婦女們高髻盛裝,男士們穿著一律以白色棉布衣褲為主,代表聖潔。樂隊、舞團輪番上陣,莊嚴的儀式隊伍行進及表演感染全村,這是島民最歡樂幸福的時刻。我們在峇里島上看過一場高僧的火葬禮,儀式隆重猶如最後的華宴,氣氛肅穆撼人。島民相信生命的輪迴,死亡時靈魂經由火祭而得以超脫,順應大自然的生命法則,無須哀慟亦無須貪求,每日好好活在當下便是神所賜予的最好禮物。

峇里島有「神明之島」的稱呼,島民所信仰的神祇多到數不清;最重要的主神是梵天(創造之神)、毗濕奴(保護之神)、濕婆(毀壞及重生之神)。也因宗教信仰衍生出各種民間創造力,藝術家們根據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激發靈感,產生許多美好藝術作品,如舞蹈、繪畫、雕刻、戲劇、詩歌……這一切完全融入整個民間生活,使得峇里島除了優厚的天然環境外又多了一份人文藝術的美感,這種氛圍形成了峇里島獨一無二的魅力。(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