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網路發言 一切從嚴

2021/06/20 05:30

圖/陳佳蕙

〈看不到就沒事〉硬要對號入座 那就刪好友

文/費雪(台中市)

在安養機構上班,遇到百般挑剔的家屬、可愛又令人心疼的長輩,還有臥虎藏龍的工作夥伴,這些人和那些事,每天上班都有如八點檔般的精采。

因此我將臉書當護理日誌來書寫。我未曾指名道姓,也會標註:請勿對號入座!但是事情還是發生了。

連續發表幾篇用詞強烈的文章,有人認為是直指自己,按捺不住要我說個明白,會中大家在情緒激昂之下,有人拍桌大罵,有人跳針說明,有人默不作聲,最後各自闡述完後,來個和解的大擁抱。

在開會之前,我就已經刪除幾位好友了,會後,我思忖:如果會引起你們對號入座,那就別讓你們看到我的發文吧!

工作仍要繼續,如果心存疙瘩,日後將如何共事呢?慶幸的是,我們的相處準則:事情攤開說明,日後不再提起。

大家會問:那現在呢?我會說:船過水無痕了,因為我有健忘症,不記隔日仇的。至於他們?那我也就不便多問了,至少目前是和平共處,各司其職。

臉書我還是繼續寫的,只是他們是看不到有趣的事了!

〈你在寫他在看〉只是抒發情緒 卻被當成把柄

文/李(屏東縣)

在公司擔任主管一職,要帶領底下的員工,而「人」是最難處理的事情,一整天上班下來多少都會有些紛爭。

回到家,在社群平台上打了一些情緒上的字眼,不覺得有任何不妥,因為這是私人帳號,我有發語權,加上說的都是事實。

某天公司開會的時候,老闆詢問有什麼問題要提出時,某位跟我不合的員工拿出我PO的那篇文章,眼神帶著挑釁問我怎麼回事。

雖然我面不改色反擊回去,但當下我就後悔為什麼要PO那篇文章了,這個會議開得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誰,後來還是老闆跳出來解決這件事情。

散會之後,老闆跟我說:「無論如何,你是主管,這些會讓人誤會你的東西都要避免,不要落人口舌,我知道你會覺得有些委屈,但是要知道這也是職場。」

我悶悶地聽著,不甘心也不能反駁,後來過了幾年後,也漸漸地明白,這是職場、也是大人的世界,必須學會跟它和平共處,懂遊戲規則,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後來在職場上,我身上的刀不是明目張膽地背著了,而是藏在手心裡。

〈全都會留紀錄〉留言按讚 也要小心

文/+文(新竹市)

在社群媒體發文、留言、甚至按讚,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風波。

女兒上國中時,剛拿到手機,學朋友用臉書社交,只要有同學發文,為了表示支持,就算沒時間讀也先按讚。不料,有人在臉書上大罵班導師,按讚的學生全被老師叫去訓斥。女兒回家後委屈說:「我根本沒看內容就按讚了,其他被罵的人有人也跟我一樣,我以後再也不敢亂按讚了。」

我趁機告訴女兒,在背後說人是非本來就不值得鼓勵,而在社群媒體上傳播負面言論,因為公開給所有人,並留下書面紀錄,造成的傷害可能比口頭更大,時間也更長。

在美國,一位30歲左右、事業小有成就的女創業家分享,她青少女時愛耍酷,寫了不少帶髒字的貼文。成名後,記者根據網上的舊文,在報導中稱她為「愛罵髒話的○○」。她後悔不已,但已無法擺脫這個稱號。

想抒發心情,還是在日記本或電腦裡暢所欲言就好,公開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正面內容可能引發忌妒,負面內容可能有後遺症,損人不利己!

〈就只會出張嘴〉愛當酸民 等著被告

文/C.C.Y. (基隆市)

社區的管委會吃力不討好,沒事還會被社區的惡鄰居攻擊,因此多半是住戶輪流擔任的。

社區就有這樣的鄰居,三不五時就愛在社區的群組上罵人。以往擔任幹部的人,也只會在心裡發怒到內傷,卻沒有任何辦法,以致這個人的態度愈來愈囂張。

今年輪到我先生當管委會幹部,他罵人的目標變成我先生,各種粗俗不雅的話都出來了!這次我們決定不忍,於是將他那些不堪的發言一一截圖蒐證,然後委託律師提告。

找律師、上法院花錢又花時間,但是我覺得很值得。最後先生勝訴了!提告目的就只是為了讓這個惡鄰居能夠停止他的不當言論。因此,我們只要求他寫一個聲明,公開道歉。最後,我們也將這封聲明貼在社區群組裡,讓全社區的人共同「欣賞」。

這次事件之後,這個鄰居收斂許多,群組的發言少了他,變得令人「賞心悅目」!面對這些習慣用鍵盤說話又沒有分寸的人,我真心覺得不用跟他囉唆,也不需要委屈到自己「內傷」,蒐證,然後提告,走法律程序是最有效的方式。

圖/陳佳蕙

〈文字如雙面刃〉憤青大放厥詞 糗到變潛水

文/小紅莓(桃園市)

大學時候的我特別喜歡某位詩人,後來非常幸運地這位教授等級詩人到了敝校任教。

這位教授邀請了一位社會上富有盛名,身兼作家、評論家、名嘴等多重身分的嘉賓到學校演講,演講後由於我對於他那「老文青」高談闊論觀點,和對社會現象的評論頗為感冒。會後我就在個人臉書上談及了對這位作家的看法,並用了他特別有名的「黑歷史」做為文章結尾。

沒想到這位詩人教授在我的貼文下留了長長的貼文,抨擊我的言論。老實說我看到留言時背脊都發涼了,我感到雙頰脹紅,又羞又惱,而我對這位詩人教授的少女般青春仰慕和幻想瞬間灰飛煙滅。

此後在系上為怕尷尬,我只能避開這位教授開設的現代詩課程。出社會後再憶起這件事,我也後悔當初的「憤青」行徑和大放厥詞的自傲。也因為這件事情,我從一日要發數篇貼文,到就此「潛水」,盡量在網上和日常生活中做到「謹言」慎行,因為我知道文字如雙面刃,傷人更可能刺傷自己。

〈別搞到沒朋友〉臉書發文 少談政治

文/吳一忠(嘉義縣)

我不喜歡使用臉書,有著一個很大的因素,台灣人愛談政治,有些人政治立場不同,發文時高談闊論自己的理念,進而強迫灌輸思想,很容易引起爭執。

老伴的臉書群組中,有人黨派色彩鮮明,只要對方傳來不合己意的文章、影片或照片,尤其是批評到支持的政黨,當下就翻臉暴怒,叫人閉嘴,其他人紛紛加入戰局,形成好幾方對罵的場面,甚至列為「拒絕往來戶」,連朋友都沒得當,想來真是划不來。

台灣是個善良的社會,台灣人生性純樸,彼此關懷照顧,卻被政治議題煽惑,造成族群的撕裂,何其無奈。

有這麼一句話「我雖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自由」,民主時代人人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面對不同看法和聲音,必須具備包容異己的心量;保持適度的緘默,也是種方式。

面對政治掛帥的氛圍,期望使用社群軟體發文,能夠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政治味,回歸溫馨與和諧。為了減少相互對立,非至交好友不談政治,若是執意PO上網,就應培養胸襟氣度,自然能減少衝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