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台灣人在世界角落〉線上教學 助難民

2021/06/13 05:30

疫情與動盪局勢之下,線上課程也是難民學童的教育需求。

文/世界微光 照片提供/Refugee Network Taiwan

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提到難民,身在台灣的你是否總是感到很遙遠、很陌生?然而,現今台灣卻有一個團隊,試著透過線上教學,為世界另一端的難民學童開啟不一樣的可能。

出生於2000年的王譽蓁,現在還是個大二生。2020年,她成立粉絲專頁「Refugee Network Taiwan」,介紹台灣與國外投入難民工作的團體;今日,「Refugee Network Taiwan」已有5個女孩為核心成員,正式發展為難民兒童提供線上英語教學的組織,對象包含身在土耳其、約旦、敘利亞、伊拉克、法國的難民學童。

「Refugee Network Taiwan」現有5名女性為核心成員,發起人是當時年僅大二的王譽蓁(上排左一)。

〈志同道合夥伴〉5個小女生 滿滿能量

由於父親的工作,王譽蓁小五到高中都在日本度過。高二時,她參加日本紅十字會的國際難民節,被當中播映的難民電影震撼,隔年又聽到約旦慈濟分享在難民營義診的故事:「遇到一個小女孩,不知道雞蛋長什麼樣子。」從此期許自己大學能投入難民兒童的教育議題。

2019年,她考上台大政治系輔修社工系,隔年便設立「Refugee Network Taiwan」粉絲專頁,在摸索方向時,將構想申請教育部的「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也順利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在計畫諮詢裡,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為什麼是敘利亞?為什麼是台灣?』這些問題也一直提醒我們回到原點,尋找真正的問題。」

負責接洽國際組織的鄭蓉,和王譽蓁同為台大領導學程學生,目前在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擔任專任研究助理,2019年,她拜訪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學校後,便期許自己可以實際投入難民兒童教育。她們花了3個月,聯繫全球60多個組織,並訪談其中16個難民教育組織,了解各地難民兒童對線上教育的需求、參考各組織提供的教育計畫,並考量疫情、資源、學生身分的多重因素,最終確立以提供難民兒童線上英語教學的方式為優先。

線上英語教學計畫負責人林佳瑩,曾到馬來西亞的羅興亞難民學校擔任志工。

「這世界的難民族群很龐大,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7950萬人,比3個台灣還多,平均每97人就有一人是難民,其中最多的是敘利亞難民;而政治局勢、疫情、生活不穩、資源缺乏等因素,讓難民能在短期內返鄉的機率愈來愈低,也的確產生了線上教育的相關需求。」王譽蓁說:「日本雖然已有難民法,但收容的難民仍少之又少;台灣雖然還無法收容,至少可以透過線上教學鼓勵這些學生。這就是我們最先確認『Refugee Network Taiwan』可以切入的角度。」

於是,「Refugee Network Taiwan」去年9月招募、培訓了第一批台灣志工教師,透過各地組織媒合20多位敘利亞學生,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英語課程。5月,她們甫開啟新一波的志工教師招募,與土耳其非營利組織「無國界教育」(Education Without Borders)合作,計畫為敘利亞阿勒頗大學的學生線上授課。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報告,全球前5名難民來源國為敘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緬甸。

〈大家都想盡心力〉應徵踴躍海外留學生也響應

「『無國界教育』提供正規與非正規的教育課程,對象從幼兒到大學生都有,依據不同階段的孩子需求、學生擁有的不同電子設備,提供不同形式的課程。」例如,國小以下學生通常沒有手機或電腦,仍須依靠家庭與父母,因此大多仍需開設實體課程;高中生和大學生普遍都有手機,且較有能力持有相關電子設備、對外連結,透過線上的電腦與英語等教學,能幫助他們在進入職場前具備相關的能力,也是「Refugee Network Taiwan」可以介入協助的契機。

「這次招募,總共有90多人前來應徵,從15歲到48歲都有,包含各大學的師培生,還有兩到三成是海外的台灣學生!」王譽蓁說:「我們當初只是預想,可以招募關心難民,卻沒有管道的台灣民眾參與難民工作,沒想到,也吸引了許多熱情的海外留學生一起加入。」

線上英語教學計畫的負責人是另一名成員林佳瑩,現任桃園的新屋高中英文老師,「以前我就計畫往英語教學發展,想當補習班名師或開個補習班,直到去美國念研究所,改變了我很多想法。」在研究所,她的好友是從寮國逃到美國的難民家庭,剛到美國時,一句英文都不會說,後透過獎學金成為教師,翻轉了一生,「另外,實習期間,我也在當地圖書館教英文,對象是新移民。這些為了生存遠赴異地的人們一直深深吸引著我,他們的生命韌性,啟發了我自己往後對難民議題的關注。」

新一波志工教師招募,連海外留學生也來共襄盛舉。

〈讓未來有希望〉不只教學 還幫助就業

「對於因著戰爭離開學校的學生,『無國界教育』不斷強調持續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有些青少年可能為了生活所需、賺錢養家而放棄就學,甚至進入軍隊。」王譽蓁說:「對於必須工作的學生,這些教育組織在學生下班後提供課程,讓他們之後仍有機會進入大學和職場,降低加入軍隊的機率。」

最終,「Refugee Network Taiwan」在成果發表會上,獲得教育部「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第一名,但她們的行動並未隨著計畫告一段落而中止。

「由於難民不是只有敘利亞人,我們未來希望能擴大接觸更多國籍的難民族群,也希望透過不同服務,讓他們有更多選擇與機會。」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報告,全球前五名難民來源國為敘利亞(670萬人)、委內瑞拉(450萬人)、阿富汗(270萬人)、南蘇丹(230萬人),以及緬甸(110萬人)。王譽蓁透露,除了「線上教學計畫」,她們也開始著手進行「難民遠端就業計畫」、「難民翻譯計畫」等延伸構想。

無論是教育,或是就業機會,「Refugee Network Taiwan」希望尋找的是實際且永續的方式,協助難民自力更生。這條看起來困難重重、不可思議的未竟之路,起源於一個大學生的夢想,卻可以透過愈來愈多人的參與,讓它一路成長、實現,直到這些孩子的未來,不再與「難民」這兩個字相伴。

王譽蓁和鄭蓉受邀分享「Refugee Network Taiwan」的工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