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吃遊聯盟】品嘗歷史的滋味─台灣古城巡禮

2021/06/09 05:30

〈旅人絮語〉

城門與城牆具有保護城市的功用,也界定了一座城市的範圍,台灣目前的城池多數為清治時期所建、日治時期面臨拆除的命運,留存下來的古蹟,百年來靜靜地佇立著,讓我們跟著讀者的腳步遊訪,傾聽它們訴說的歷史故事。

鳳山縣舊城中的北門有罕見的門神。

鳳山縣舊城

品嘗者/Marty

蓮池潭風景區是高雄歷史悠久的觀光景點,旅客常去色彩繽紛的龍虎塔、春秋閣等地遊覽,卻可能沒注意到附近有古城牆及城門的存在,其實這裡堪稱是左營最具歷史價值的景點!

康熙時期將台灣納入大清版圖,康熙23年(1684年),於南部設立鳳山縣,清治時期的鳳山縣管轄範圍,是今日高雄市及屏東縣一帶,在左營所建立的城池,被後人稱為「舊城」,這是因為後來在鳳山又建了另一座「新城」,兩座城池都曾先後做為當時地方行政中心,一縣雙城,全台絕無僅有。

鳳山縣舊城裡的一段舊城牆。

位於蓮池潭附近的「舊城」,是康熙61年(1722年)朱一貴事件之後,以土埆為材料興建的全台第一座土城,亦是台灣本島最早建城的地方,但當時為避免流民造反,有築城禁令,不能建造石磚城,因此只能用木頭、土及台灣莿竹來建造,直到1826年才蓋了磚石的城牆,目前還能見到東門、南門、北門,共3個城門,以及幾段舊城牆與護城濠等部分,是除了恆春古城之外,保留第二完整的城池,如果有機會造訪蓮池潭,別忘了來瞧瞧!

府城的兌悅門仍在使用中。

台灣府城

品嘗者/周珍芬

台南以美食聞名,各種小吃擄獲了旅人的胃,印象中最令人難忘的小吃,是多年前在地朋友推薦的鴨母寮蝦捲,但它早已搬家至偏僻的西和路,遠離市中心的美食戰場,營業時間又只有下午至傍晚短短幾小時,撲空過幾次後,這回算好時間從赤崁樓步行約20分鐘抵達,終於吃到昔日的記憶。

追鴨母寮蝦捲美食,回程順便參觀城門。

回程鑽進小巷弄中,無意間看到一個小小的城門──「兌悅門」,由紅磚砌成的拱門,只有一層樓高度,後方有樓梯可以上去平台觀望,是座漂亮小巧的城門!只是它為何不像其他城門一樣矗立在大馬路中間呢?原來這裡是台灣府城的外城,台灣府城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時開始修築的,建材也一路進化,從木柵、竹、三合土到磚石,正城包含東西南北方4個方位,各有大、小兩座門,外加後來擴建的3個西外城,與3個東外城,一共有14座城門,堪稱全台規模最大的城池!

兌悅門是台灣府城僅存的外城。

目前只剩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遷至成大校園內)及外城中的兌悅門,而兌悅門仍可供人車通行,是4座裡唯一具有通行功能的城門,很值得前來一看。

新竹東門位於車水馬龍的路中間。

竹塹城

品嘗者/慧君

去年遊新竹時,朋友帶著我夜遊,看到東門圓環附近大排水的綠帶廊道正規劃成親水區,且東門亦在整修,得知2021年的燈會將於此舉辦,心中充滿期待。即使因為疫情因素,燈會最後無法舉辦,但當有機會再度來訪時,特別提早抵達,目的是要留點時間看看整修完成後的東門,以及上回沒時間吃到的芋泥百年老店。

新竹北門的長相只能從遺址立牌中尋找。

新竹古稱竹塹,曾是淡水廳、也就是北台灣的行政中心,雍正11年(1733年)時以莿竹圍城,是建城之始,目前4座城門裡只有東門還在,它的地點位於10條路的交叉口、車水馬龍的東門圓環上,兩旁的東大排原來竟是竹塹城的「護城河」,把它當成排水溝,還真是對不起它!

從東門沿著東門街走,可通往城隍廟,再右轉北門街,即可來到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它的芋泥只能熱食,而且只有在每年9月至隔年端午才買得到,這是為了配合芋頭最好吃的生長期。享用時可以配上一小匙的「豬油葱」,乍聽與原本芋泥甜食的感覺好像不太搭,但吃起來鹹甜鹹甜,反而不膩口,是很奇妙的組合。

熱芋泥配上「豬油葱」是奇妙的組合。

吃完若繼續沿著北門街走到北大路口,可以在路邊看到北門──拱辰門遺址立牌,北門曾是當時官員北上艋舺的官路,以及城內通往舊港的必經之路,1901年因附近商號失火而燒燬,目前只能從立牌的圖像中懷想它了。

恆春古城的南門有重建的城樓。

恆春古城

品嘗者/Rick

以前來屏東,幾乎都是直奔墾丁,恆春只會被路過,這次與朋友約好:在墾丁住1晚即可,留2晚給恆春,好好逛逛這座古城!

恆春古城有一段「漂浮城牆」。

古城裡的古城是最吸引人的地方,1875年興建的恆春城,據說是全台灣保留最完整且唯一保有所有城門的一座城。看到東門外有座孤棚,才曉得原來中元普渡的搶孤大賽,並不是北部宜蘭的專利,最南端的恆春也會舉辦!東門同時是4座城門中,唯一有兩扇門的城門,聽說是為了防海賊,城垛上也有各種洞口,是用來射箭,或發射槍、砲等用途。在西門看得到城門是使用花崗岩及閩南磚建成,旁邊的猴洞山石牌公園附近則有利用礫石疊咾咕石(珊瑚礁岩)築成的牆面,很有南台灣熱帶島嶼的特色。

恆春城牆保留得很好,可以漫步其上。

恆春的城牆保留得很不錯,不但可以讓人在城牆上漫步,就算遇到恆春國中校園裡消失的那一段,也有用「漂浮城牆」來取代,讓環城動線可以連貫,又不會打擾師生上課,真的很用心!

目前除了南門之外,其他都可登上城門賞景,在經過天災(颱風、地震)人禍(戰爭)的摧殘,還能保留下來這些城門與城牆實屬不易,也更值得我們珍惜。

台北城中的小南門被改成北方樣式。

台北城

品嘗者/邱宏城

台北車站附近有個燕脊紅瓦的北門,以往在高架道路的壓迫下,像個小媳婦般委屈不已,好不容易有天被關注到,拆除路霸還它一個清爽,終於有了出頭天的日子。

台北城是清治時期最後興建的一座城池,1879年規劃、1884年完工,是全台唯一全部使用優良石材所建造的石城,期間據說還因為風水問題,調整角度,使城廓向東旋轉16度,所以城內的街道佈局並非90度的旗盤規劃,城牆內的街區,被人們稱為「城內」,大約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卻是重要的行政與商業中心,至今仍可聽到長輩們說要來去「城內」辦事或採買!

高架道路拆除後還給北門一個舒適空間。

台北城同時也是壽命最短的一座城,完成不過10年光景,日本人就來了,所有的城牆及最華麗的西門被拆除,5座城門(東南西北以及小南門)剩4座,其中3座(東南西門)又被新政權將它們改建成完全不同的北方樣式,城起城落代表著朝代的更迭,城池的故事,說的不僅僅是建築,更包含了政治與社會發展的走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