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關於詩歌的社會性與個人性

2021/03/28 05:30

◎王丹

◎王丹

前兩天閒逛Clubhouse,進入了一個關於詩歌的討論房間,本想只是進去聽聽,結果再出來就是三個小時之後了,因為房間裡展開了一個引起我興趣的討論主題,那就是「詩歌的社會性與個人性」。

在發言中,有討論者提出,詩歌是與時代和事件緊密關聯的,好的詩歌可以影響一個時代,要重視詩歌的社會性。他們還提出北島著名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貴是高貴者的墓誌銘」為例,以其在中國八十年代思想解放和啟蒙運動中的影響,說明詩歌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而我是主張詩歌的個人性的。

在我看來,詩歌寫作是一種向內的感情流動軌跡,最真誠的詩歌是與自己對話。這有點類似我對宗教的看法:真正的宗教也應當是面對自己的內心的,是要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上說,詩歌也好,藝術也罷,本身確實具有一種宗教性質,這樣的書寫和創作,對我來說就如同信仰一般,支撐我的精神世界。就此而言,對於詩歌的社會性,我充滿警惕和狐疑,也不是非常認可。這樣的看法當然引起爭議,這也是討論持續三個小時的原因之一。我願意在這裡更詳細地說明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我認為,詩歌的社會性與個人性其實並不衝突。文學本來就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流派,詩歌自然也不例外。

我強調詩歌的個人性,是因為對於好的詩歌的評判,本來就是從個人出發的,根本就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也並不存在社會性和個人性哪一個更正確或者更重要的問題。這就如同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一樣。因此,我對於詩歌的個人性的看法,純粹是從我個人的感受和體驗出發,這種詩歌欣賞的標準本身,就是詩歌的個人性的一種體現。

我並不反對詩歌的社會作用,好的詩歌如同一部歷史,把消失的東西記錄下來,杜甫的詩就是例子。但即使是杜甫的社會紀實寫作,也是個人情懷的抒發,他對於歷史變遷的感歎,他對於社會現實的悲憫,都是從他個人的精神和感受的起點上展現出來的。更不用說,有多少觸及社會議題的詩歌,其實也是與個人命運的興衰起伏聯繫在一起的。這樣的詩歌,有社會效應,但也是個人性的創作結果。只要是發乎自然的社會性寫作的詩歌,都符合詩歌的本質。我所無法認同的,是那種刻意的社會性寫作,是類似命題作文一般,因為要表達一種社會思想,一種社會關懷,而圍繞特別主題進行的詩歌創作。

從這個意義上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樣的詩句,的確深刻揭示了一個時代的特質,這樣的寫作的確啟迪了社會的思考,但在我看來,這已經是把詩歌寫作這種個人性的東西,異化成了一種思考的工具。

3所有把詩歌創作當做工具的作品,在時代的襯托下,可能會非常有力量,但是從審美的角度,從詩歌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的角度,並不是我最推崇的作品。因此坦率講,杜甫的詩歌,自然也不是我最喜歡的古典文學作品。

當然, 我必須再次強調,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評判標準,絕不代表正確的標準答案。但是,真正的問題,不也正是在這裡嗎:什麼是好的詩歌,難道有「正確」和「不正確」的標準可言嗎?那一天在Clubhouse上關於詩歌的個人性與社會性的爭論,其實我事後想想,也沒有什麼意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