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疫情時代 台北國際攝影節聚焦生活的可能

2020/12/08 05:30

目前任職攝影記者的余志偉,2019年前往香港將反送中運動記錄下來。(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由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主辦的「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今年以「生活的可能」為主題,透過10大主題展區,展出攝影前輩、科技發展再到貼近生活時事作品,呈現不同面向攝影觀點,激發思考與想像,另外針對台灣青年攝影創作舉辦的「台灣攝影之星大賽」,今年首獎由攝影工作者陳琨揮的《WHO AM I》系列作品獲得。

喬治.坎珀系列作品《Bubble》,描述人們因疫情被迫改變生活模式。(記者陳昱勳攝)

攝影節總策展人蔡文祥表示,「生活的可能」代表今年全球籠罩著武漢肺炎疫情的恐慌、焦慮與不安的陰影,「可能」象徵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與模糊,今年共有來自13個不同國籍的藝術家參與,近600件國內外精采攝影作品,讓觀眾一飽眼福,也因疫情緣故,使人思考攝影在這段期間能夠扮演什麼角色,全球許多城市被封閉的情況下,透過攝影可看到世界各種樣態,也看到人性,這就是攝影所展現的價值。

台灣攝影之星大賽首獎,由攝影家陳琨揮的系列作品《WHO AM I》獲得。(記者陳昱勳攝)

展區規畫了向台灣前輩攝影家與畢耀遠神父致敬的「凝視與對望」,以及呈現思考攝影面對人工智慧來臨的影像美學及文化衝突的「面對未來——After Shot」與「跨境對藝——混.時間」,另外也包含「台灣當代攝影冒險——流影」、「影像匯流——藝術家的攝影書」、「顯露——一影像」,也有來自偏鄉40位學生作品「小觀點大視界——小小攝影家」等主題。

其中「存在之間——疫情泡泡」邀請了美、英、法、德國與義大利攝影師參與,展出他們隔離期間,如何在有限制的條件下透過影像語言傳達作品,來自紐約的喬治.坎珀系列作品《Bubble》,畫面中人與人隔著泡泡玩樂、交談,象徵生活方式被迫改變;「影像與社會運動——行進間」則以紀實攝影呈現香港反送中及台灣土地徵收議題。

蔡文祥指出,此展具有3大特點,包含將小學生作品納入展覽、人工智慧發展與攝影的關係以及新聞事件,「這場國際攝影展的定位並不是以專業攝影家為主,而是提供國內外攝影家有個優質平台能一同參展並互相觀摩學習,也讓愛好攝影民眾自由參與」。

至於今年台灣攝影之星大賽首獎作品《WHO AM I》,策展人鄧博仁指出,獲選者陳琨揮作品呈現因疫情影響,導致賣場及許多空間閒置或空蕩蕩,創作者特別在作品上塗抹透明矽膠,使觀者現場雖看得見影像,卻被矽膠給隔開,呼應現今人與人的身體雖靠得很近,但彼此的心卻被口罩給隔開,呈現獨特的創作手法。展覽即日起至12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1展廳展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