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神祕花園】〈婚姻幸福學〉婚前黑歷史 婚後未爆彈

2020/11/29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神祕感是愛情的助燃劑,秘密可就不一定了。每個人都可能有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即使要走向婚姻,雙方是否就該對過往的情感經歷或黑歷史開誠布公,還是可以有些隱藏和保留?有些人篤信「說謊要付出代價,但說實話可能會付上更大的代價」,認為避重就輕、必要時說些善意謊言才能長長久久;但也有人主張隱藏黑歷史不是白色謊言,彼此「透明化」才能建立較深的信任。

不能說的祕密 爆炸威力更傷人

最近有個新聞報導,北市一名女子在婚後請領戶籍謄本時,意外得知另一半已經結過四次婚,其中的兩段婚姻竟是發生在雙方的交往期間,後來又發現連當時到她家中提親的「長輩」也是由友人假扮,憤而提出詐欺告訴。近三年也陸續有人妻因為要申請某些補助而去請領戶籍謄本, 才發現先生另有私生子的案例;不僅元配妻子可能長期被蒙在鼓裡,許多小三也因交往對象是擅於掩藏自己婚姻狀態的隱婚族而受到傷害。

刻意隱瞞 衝擊到關係安全感

科技時代,人們更重視資安和隱私,卻也大大衝擊著伴侶親密關係的安全感。許多人把祕密藏在D槽、雲端硬碟或是檔案保險箱APP,也因此愈來愈多夫妻因為「不小心發現」了某些影片或某個儲存空間裡的圖照或通訊軟體對話吵個沒完。雖然彼此保留一些空間是種尊重,我也同意經常想查看對方手機很破壞信任,但如果從交往到婚後的自我揭露內容一直偏於表面,總是將個人的手機視為軍事重地,對於許多過往經歷也都輕描淡寫,甚至避而不談,難免容易引發不必要的猜疑。與其經常要更改手機密碼、將影片圖片搬來搬去,或在一些軟體上費盡心思設定重重驗證,不妨多花些心思想想如何鞏固彼此的信任和安全感。

婚姻難以承受的事 婚前務必說清楚

確知另一半有些正在隱瞞或曾經隱瞞的祕密,卻怎麼問都問不出來,對許多人來說,是虐心的凌遲,但是,全盤托出而不考慮對方承受度的愛,往往也很殘忍。舉個例子來說,K為交往了半年的D設計了一個盛大的求婚驚喜。他把D當女神,一心想把她趕緊娶回家,但女神卻沒有收下他屈膝獻上的昂貴婚戒,K很失望。D消失兩天後再出現,她向K坦露了家人和閨密都不知道的祕密:除了承認大學時期當過酒店小姐,也曾是某個名人的小三,還曾經「夾」過兩次娃娃。「我不是不想結婚,但是很怕以後吵架你會一直拿這些事情來傷害我,或是到時候懷不了孕,你又來怪我當初怎麼不早說?所以一次講開來。」女神一臉嚴肅地看著K:「你最好想清楚,確定真的能接受也願意為我保密,我們再談以後。」K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對他的來說,D的真實世界太沉重也太複雜,與原本心中投射出來的女神幻象落差過大。兩人斷斷續續又牽扯了半年,最後雖然以分手收場,但還是朋友。

尊重對方 坦露前先評估後果

知悉伴侶過去的特殊「經歷」或「癖好」等祕密後的反應,個別差異很大,不同的人格特質、生活經驗和價值觀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應。以前述案例的情況來說,有些人並非完全難以接受,有些人卻高估了自己,本以為可以接受,態度不一定馬上改變,那些事卻可能在情感中慢慢發酵,讓關係腐壞、變質。也有些人不像D這麼勇敢、乾脆,婚前的黑歷史東遮西藏,婚後才被對方發現自己有一大片從來沒被知道的黑暗面,從此擾鬧不休。

西方的婚姻專家們多認為「會造成共同生活阻礙」的真實情況,像是實際年齡、性傾向、不孕、性功能障礙、性病、遺傳疾病,或是否曾經整形、結過婚、辦過婚禮等等,應主動告知可能結婚或生小孩的伴侶,因對方有知的權利;但可能會影響彼此關係的特殊經歷,則需要多考慮伴侶的接受度和坦露的後果。如果有些過去你不想說,但伴侶已經發現或被逼問到一半,雙方都很為難,不妨與心理師談談。是不是要向生命伴侶坦承某些不好說的黑歷史沒有標準答案,但在說與不說之間,還是有許多內在的狀態和彼此婚姻觀的差異值得探索。

(寫信給張璇:leohome1971@yahoo.com.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