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健康頻道〉心兒砰砰跳 要小心

2020/11/24 05:30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適安表示,不少心臟疾病在年輕時候,即有可能會發生。(記者陳奕全攝)

採訪報導/記者凌美雪

今年聽到很多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包括「小鬼」黃鴻升被確認死因是心因性猝死等,這些是肇因於心臟疾病引起非預期性的死亡。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適安指出,年輕人心因性猝死最常見到的是快速性心室不整脈,一些遺傳性心臟疾病可能會引起快速性的心室不整脈導致猝死。如果有早期的疾病篩檢,包括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或基因等,可以提早告訴病人如何接受治療,甚至病人的家屬也都可以來接受預防性的檢查。

〈Check Point〉3種症頭 關「心」一下

陳適安表示,追蹤心臟問題,倒不是只看年紀,從基因學的發展來看,不少心臟疾病在年輕時候即有可能會發生。年輕族群發生猝死的原因,比如快速性心律不整以及先天性心臟結構的問題,有下述常見的種類:

有一種是屬於先天性、遺傳性的心律不整,叫做布魯格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最早被發現是在歐洲,後來泰國和日本也報告不少案例,台灣也有這方面的數據。因為布魯格達症候群的心電圖不一定時時刻刻都顯示出不正常的圖形,有時候甚至與右束枝傳導阻斷的心電圖非常像。若是沒有仔細看心電圖,可能會判斷錯誤,甚至有時候醫生很認真看心電圖,還是沒辦法得到很好的分辨。

其次是遺傳性的心肌病變;如果平常沒有留意心電圖或超音波等例行性的檢查,有時候也會延誤診斷的時間。

其他則是一些心臟結構的問題,有部分也跟遺傳有關係。所以,平常把不舒服的感覺和症狀仔細告訴家庭醫師或專科醫師,進一步做詳細的檢查,對預防猝死會很有幫忙的。

陳適安建議,如果懷疑有快速性心室不整脈,除了好好遵照醫囑之外,有猝死家族史的病人家屬也需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接受相關檢查。

如果在運動時候有氣促或喘不過來,需要鑑別診斷的病因可能來自心臟或是肺部。(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專家建議〉何時該就醫 要懂自我判斷

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心律不整的可能性呢?陳適安說,如果在運動時候有氣促或喘不過來,需要鑑別診斷的病因可能來自心臟或是肺部,有輕微氣喘的病人,在運動時候可能會誘發氣喘明顯表現出來。

心律不整早期的症狀,最常見是心臟突然蹦一下,或是感覺心臟停頓一下,如果這種亂跳情況重複發生,建議應該看醫生。如果是發生頻率非常高的心室性早期收縮,爾後產生心臟衰竭的機率很大,醫生就會判斷是否須服藥或進行電燒手術。

簡單的說,如果有心悸、喘不過氣、胸悶(走快一點氣喘不過來,嚴重時感覺胸口有石頭壓住)、胸痛等,是該去看心臟科醫生的時間了。

陳適安表示,每天早晚量血壓也是很好的指標,家裡的電子血壓計可以顯示出心跳、血壓。有些人緊張、累的時候,血壓會突然飆高,早晨剛起床時血壓也較容易偏高,可以休息5分鐘再測量,如果血壓恢復正常,就比較沒關係。有些人可能發生血壓突然降得很低,好像要休克的感覺,這時候要趕快就醫。

心律不整如果輕忽不就醫,不僅有猝死的危險,還有可能併發中風。陳適安表示,心律不整病患中,診斷是心房顫動的病人有三分之一以上沒有症狀,但是心房顫動的病人比一般人發生中風的比例高約5倍以上。根據文獻的統計,因為中風到急診室就醫的病人,大約有一到兩成是心房顫動所引起的。

台北榮總心律不整治療團隊已經開發出數種AI模型導引預測心律不整,未來AI大數據的整合將更擴展精準醫療發揮的空間。

陳適安說,古時候把醫療分為上中下醫,上醫是病人還沒生病時就開始進行保健或是治療;中醫是病人快生病的時候,立即治療;下醫則是病人已經生病才治療。心因性心律不整的猝死,台灣有實力可以做到「上」醫,因此,每個人留心觀察自己的健康狀況,定期做檢查,還是可以預防猝死發生。

〈達人小檔案〉陳適安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現職迄今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教授、迄今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

2014-2017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

2009-2014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