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從畫中物件看近代台灣

2020/08/19 05:30

透過AR科技,可看到〈南街殷賑〉中的大稻埕街道冒著煙,到了夜晚,招牌旁的燈就會亮起,同時搭配模擬的叫賣聲更顯得生動。(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專題報導、攝影

哈台 日本畫家/生於日治台灣的灣生畫家立石鐵臣,為「台陽美術協會」其中一位發起人,與灣生作家西川滿一樣,血統雖為日本人,但在台灣出身,因此會認為台灣就是自身的家鄉,二戰日本戰敗後,許多在台日人陸續被遣返本土。 為表達對台灣的思念,立石鐵臣回到日本後創作了一本《台灣畫冊》,內容將他在台灣生活所見的事物畫下來,包含原住民編織物、台灣人使用的竹籃、布袋戲偶等,現代人常說「哈日、哈韓」,而灣生們可說是「哈台」,這些物件對他們來說都是最心心念念的台灣味。

一向以展示文物為主的北投文物館,推出「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台灣」特展,將繪畫裡的物件提領出來,透過22件畫作與117件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為台灣1920至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及變化,提供另類視角。

摩登女孩的自我認同/日治時期的社會鼓勵女孩子多上課、多一些內涵,女性自我認同提高,在「摩登女孩——女性新意識」展區中,展示1930年代女性時髦的混搭時裝,以及女性習慣閱讀的刊物《女學世界》、《文藝台灣》,看女孩子如何透過教育、打扮成為具現代風格的女性。膠彩畫家陳敬輝(1911-1968)經常鼓勵女孩子不要放棄夢想,在他的畫作〈默想〉中,可看見女孩非常有自信,戴著西式手錶、中式衣服,外套更披在肩上,展現女孩的英姿及自我認同意識。

4種特別的視角,分別是灣生畫家立石鐵臣與作家西川滿展現對台灣情感和文化眷念的「吾愛台灣──灣生台日情」;日治時期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延伸出各種文化的「摩登女孩──女性新意識」;「商城故事──色繪蓬萊島」則以前輩畫家郭雪湖作品〈南街殷賑〉為背景,以茶葉、舞獅文物闡述集娛樂、信仰與商業貿易的大稻埕繁榮故事。

藝術傳家寶 畫具/潘麗水(1914-1995)是日治時期少數選擇民俗為主題的畫家,自幼受父親潘春源學習民俗繪畫,之後即以寫生為基礎創作,17歲那年,潘麗水以〈畫具〉入選第5屆台展,此作可見年輕畫家筆下的時代特色,畫中融入東方色彩的毛筆、硯台與西方的水彩筆及調色盤,背景加入了水牛、城門、赤崁樓等台灣景色,以及將「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入畫。 「覺醒時刻──劃時代巨作」展區將〈畫具〉中的圖錄、雞毛毯、夾炭筆與調色盤等展出,其中畫筆皆是從潘春源就流傳下來的,也是畫中潘麗水描繪的實際物件。

此外,「覺醒時刻──劃時代巨作」展出前輩畫家潘麗水於1929年創作、入選第5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的珍貴作品〈畫具〉,北投文物館展示典藏組主任陳嘉翎表示,台展對台灣近代美術影響深遠,有很多畫家藉此闡述心境與抱負,潘麗水的〈畫具〉中,特別描繪「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與繪畫用品,因此特別選此幅作品展出,成為此次展覽唯一原作。

陳嘉翎表示,此展透過繪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台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物件,讓觀眾回到近百年前的繽紛時代。特展也結合AR(擴增實境)科技,透過手機、平板掃QRcode,以有趣的方式欣賞前輩畫家陳澄波、鹽月桃甫、林玉山作品,也可讓〈南街殷賑〉中熱鬧的景色「動」起來。展期至2021年1月31日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