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從你說到我收到要多久? 迪化二○七展台灣通訊史

2020/08/11 05:30

特展擺出各式通訊器物,包含1960年代公共電話亭、近代各式公共電話等。(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現今通訊發達的時代,不管上網、居家上班、遠距教學、會議等,科技使人們已沒有距離,年輕一輩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在沒有手機、電話的年代,彼此是如何溝通。大稻埕迪化二○七博物館特展「你說,我收到」,透過橫跨清末至今的通訊器材、文物等上百件展品,了解台灣百年前內外通訊歷史。

「磁石式電話牆機」,上方有兩個電鈴,外殼大都為木材,美觀且適合掛於牆上供民眾使用。(記者陳昱勳攝)

迪化二○七博物館表示,在尚未有電子設備傳輸的年代,沒有生產馬匹的台灣,清代靠著平埔族青年以雙腿進行「跑文」來回南北送公文;另外建於1882年、位於彰化埔心的「羅厝天主堂」,則有「飛鴿傳書」進行臨終祝禱的傳統,台灣在清代末期才真正進入電子通訊的發展,隨著近代電報、郵政、電話、B.B.CALL、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的出現,這些變化影響許多人的生活。

迪化二○七博物館指出,做為電話前身的「電報」,台灣第一條電報線路於1877年完成台南到高雄旗津的設置,1886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在台北設立電報總局,開辦電報業務,之後完成設置台南到澎湖、淡水到中國福州的跨海電纜,並陸續在台南、安平、旗津、彰化、台北、淡水設立電報局,1888年在台北設立電報學堂,培養電信技術人才。

該館教育推廣組組長王貞懿表示,展覽中最為特別的是館方向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借展的「清末電報海纜」,此古物自馬祖外海打撈尋獲,從海底電纜的切面中,得以看到當時的綑綁技術,外觀甚至有貝殼、沉積物痕跡,也因擁有百年歷史,十分難得一見。

電話發明後,台灣在日治時期引進了需要靠轉接的人工電話機,其中風行於1930至1940年代的「磁石式電話牆機」,使用時需要用手搖動,告知機員轉接電話。1950年代後,台灣民間除了使用電報,在通訊設施逐漸完備之下,陸續出現家中及商業用途的「磁石式電話桌機」、「撥盤式自動電話機」、「卡式公用電話機」、1990年代後期至今的行動電話等,這些物件都可在展覽中看到,此外現場也設置了一座模擬台灣1960年代的公共電話亭,讓參觀民眾回味過往。展期自即日起至2021年1月17日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