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那些檔案需要打開嗎?

2020/08/05 05:30

◎王丹

◎王丹

有一部電影我聞名已久,但一直沒有看過。前不久因為受邀要做評論,找來看了一遍,頗有感想。這部電影,就是曾經獲得第七十九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德國導演弗洛里安.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1973-)的處女作,2006年上映的《竊聽風暴》(德語:Das Leben der Anderen)(又名《他人的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這部講述冷戰時期東德共產黨政權的國家安全局的一名祕密探員監聽一個劇作家的故事的電影,我就不必詳細介紹劇情了。我要說的感想,是電影中展現出來的人性與政治的關係,而這,使得這部電影,在新冷戰已經開始的今天,或許值得我們重溫。

按照邀請方的期待,本來是希望我從政治角度來談這部電影的,但我發現,更能打動我的,是這部電影本身。換句話說,我看到很多政治的元素,但是在這些表面的東西背後,我發現的是從審美角度出發帶給我的思考。這部電影,從情節陳述的節奏,街道和城市的顏色,到背景音樂,都具有高度藝術性。它再次告訴我們,講述政治,其實不一定非要通過說教,我們完全可以訴諸審美,訴諸人性中柔軟的部分,在普通的生活中發現那些深刻的東西。

舉例來說,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的主題性情緒,而這整部電影的情緒主題就是壓抑。政治氣氛的壓抑就不用講了,其他包括同事之間關係的壓抑,各種的祕密和不坦承,連音樂都是壓抑的。

而我們應當知道,壓抑,其實就是極權體制的祕密:這個體制的存在本身就讓人感到壓抑,但同時,也正是壓抑,才是這個體制最大的內在弱點,因為壓抑產生了一個極大的困境,那就是人性中有自由的部分,這些部分其實很難長期被壓抑。電影中的監視者對於被監視者的同情,描寫的就是一個政治體制慢慢瓦解的祕密:那些對壓抑的反彈,會在人心中慢慢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對於體制的強大挑戰。

再比如,我們都以為結束極權體制,靠的是政治反抗。這當然沒有錯,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人性中對於美的嚮往,也是極權制度的死敵。

電影中有一句台詞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引用前蘇聯領導人列寧的一句話,他曾經針對一首旋律優美的音樂作品說:「如果我一直聽這個曲子,革命就不會成功。」在這裡你會驚訝地發現,對於列寧這樣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居然會害怕一部音樂作品。有時候,革命的敵人,居然是音樂。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提出的最深刻的命題:極權主義的革命,是反審美的。

這部電影,其實揭示了一個政治邏輯:極權制度能夠存在,是因為人性中的惡;但是,最終能夠結束極權政治的,也是人性,是人性中那些政治所無法抹滅的東西。政治,表面上看起來很強大,但其實,還是在人性的左右之下。

影片的最後,度過劫難的劇作家來到國家檔案館,找到了關於自己的厚厚的檔案,才發現,他當年的女友,那個他以為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自殺的情人,居然就是出賣自己的人。這真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但在電影中又是那麼符合人性。這樣的結局讓我沉思:應當會有這麼一天,我也會返回曾經在中共極權下的中國,我應當也有機會打開關於我的檔案,我相信,那會比這部電影的男主角的檔案更多。電影畫面消失的一瞬間,我問自己:到了那一天,我,真的要打開那些檔案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