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婚姻幸福學〉不斷索求關係失衡 換位思考多點同理心

2020/07/12 05:30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婚姻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有聲無聲的邀請與回應,可能是一個提問,也可能是一個眼神或說個心情,無論是跟另一半分享一件最近發生的事、聽到的趣聞,或希望對方一起參與某個活動,都是一個建立連結的邀請。一旦發送的訊息或親密互動的邀請常常無回應,或對假日一起出遊也興趣缺缺,都會讓人覺得自己像在唱獨角戲。有些人會說:「如果他/她在意這個家,『應該』會願意花時間在我們身上,不會在我們需要他/她的時候時總是在忙別的事。」這些臆測和推論,不一定是事實,卻令許多人深陷沮喪和寂寞。

我們總是希望能與伴侶有多一點正向交流,希望對方能給予適時的支持和贊同,如果得到的大部分回應都是「相應不理」,多少會感到不被理解、重視、對方觸不到自己的心。雖然伴侶關係的品質值得好好維護,但如果要求過高,對關係只想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獲得滿足,便可能因為過於自我中心而造成伴侶極大壓力。如果缺乏同理心,可能會負面解讀許多事或固著在個人渴望被理解的世界裡,難以看見對方同樣也有被理解和認同的需求。

有時也不是我們故意要當個索求者,一個人對人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可能源自於家庭,情緒不穩或容易對另一半怨懟、生氣,也可能源於過去的心理需求未被滿足。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想法和感受不被理解、接納,或某些需要長期被父母忽略,長大後很容易將這些壓抑的需慾投射到伴侶身上,冀求有個知契伴侶,可以不必多言卻總是能瞭解自己在想甚麼、說甚麼。這樣的需慾和要求,如果一直未經覺察和反思,便可能會以許多的「應該」去衡量對方,但當許多事不如所想,經常話不投機或對方甚麼都需要一講再講才會去做,便會覺得自己不被愛,甚至覺得對方的「不懂」和「被動」是個嚴重的錯誤、自己的一切不快樂都是伴侶造成。

「同理心」,是維持親密關係平衡的一個重要潤滑劑。當對方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但未被感激,反而常被數落,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糟糕,而想躲進自己的安全堡壘。如果還願意再一起努力看看,可能要避免讓對方因為怕講錯話、被誤解或達不到要求而選擇迴避。換句話說,不論是哪一方,以苦主、抱怨的心態展開對話都容易產生反效果。請試著換位思考,不再將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或一直放大對方哪裡沒做好,也許就能減少一點互相怨懟,讓關係多一些情意流動的空間。

(寫信給張璇:leohome1971@yahoo.com.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