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重回歷史現場 美麗島40年特展

2019/12/09 05:30

1979年7月30日,《美麗島雜誌》發行人黃信介召開編輯會議。(記者陳昱勳翻攝自展場)

記者陳昱勳/專題報導

人權館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第一法庭辦理「台灣歷史有一站~美麗島」特展。(記者陳昱勳攝)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不要忘記,不要忘記。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當年審判時,警備總司令以遊行使用的火把、擴音器等宣傳物品作為叛亂活動的指控依據。(記者陳昱勳翻攝自展場)

這首在1973年改編自詩人陳秀喜詩作的歌謠〈美麗島〉,述說著台灣擁有豐富的資產,島上辛勤的人民努力生活,此曲在1979年發行後被行政院新聞局列為禁歌,而黨外運動人士便以此作為《美麗島雜誌》之名,開啟了台灣人對抗威權、追求民主自由的路途。

台灣在威權統治期間,歷經228事件及白色恐怖的國家暴力,「黨禁」限制了人民結社、「報禁」箝制了人民言論自由。成立於1979年的《美麗島》雜誌社,宛如一個「沒有黨名的黨」,他們向當時的政府提出「解除戒嚴、國會改選、修改憲政」,即在呼應人民想要打破戒嚴體制,推動民主憲政的主張訴求,同年12月10日,雜誌社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活動,吸引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進而爆發震驚國內外的「美麗島事件」。

國家人權博物館「美麗島40週年特展:台灣歷史有一站~美麗島」,透過乘載事件的審判場域「第一法庭」作為展覽地,展出《自由中國》、《美麗島雜誌》創刊號等史料、照片,以及不常曝光的〈懲治叛亂條例〉、〈1210專案偵訊工作指導綱要〉與海外救援相關原始檔案等,民眾可從台灣民主萌芽、雜誌社成立、事件爆發、審判再到解嚴後,重新了解美麗島運動精神。

現場展出《美麗島雜誌》發行人黃信介在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致詞、召開編輯會議、服務處外牆掛滿抗議布條的畫面,以及美麗島軍法大審與辯護律師團珍貴舊照等。此外,在1979年〈1210專案偵訊工作指導綱要〉中,為說服公眾,調查局利用去過中國的商人與黃信介的借貸關係,建構黃信介「通匪」的罪狀,不顧中共反台獨與台獨者反共的事實;另外政府用於戒嚴時壓制政治異議者的〈懲治叛亂條例〉,為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惡法,此次人權館特別向檔管局調閱並授權展出這些實體文件。即日起展出至2020年9月30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