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師會客室〉老師是同志 那又怎樣

2019/11/19 05:30

圖/洪子琁

文/周素珍

「天啊,我看到王老師出現在遊行中!」朋友孩子班上的導師在媒體捕捉下「出櫃」,除了震驚,更憂心忡忡:「他會不會『帶壞』孩子?孩子會不會也變同志,只喜歡同性?難怪他最近怪怪的……」

5月21日行政院會審查通過攸關同性婚姻的同婚專法,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婚姻平權躍進一大步,但並非每個同志都可放心「出櫃」,軍人、警察及教師這3個行業就礙於刻板輿論而難以見光,其中,「老師」這個身分,從朋友連珠炮的憂心及數落,足以說明為何「為師包袱」,逼迫同婚者得繼續躲在暗處。

撇開「同同」或「反同」、「恐同」立場,不禁想反問:孩子的老師是同志,父母在煩惱什麼?「會帶壞孩子」問了周遭人父人母,這是引發「焦慮」的主因,擔憂老師會在課堂上「放厥詞」。不諱言,身負傳道、授業、解惑者,老師的確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尤其是國中小的孩子處世未深,身教、言教往往能左右孩子的價值觀及處理哲學,從何談「帶壞」一說?

在此提出幾點專家說法,希冀能以較客觀的角度暫緩焦慮。

首先,先探究同性戀如何形成。一直以來,許多學者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差別、先天和後天的差異來尋找同性戀的成因,其中,較可信的是1952年,Kallmann研究85對同性戀者的孿生兄弟或姐妹(45對是異卵雙胞胎,40對是同卵雙胞胎),結果發現,同卵雙胞胎的同性戀是100%,而異卵的同性戀是15%,這個結果令醫界相當肯定同性戀的遺傳因素,而導出「同性戀與基因、遺傳、荷爾蒙分泌有關」的論點。

而本質論的學者更強化前述觀點,提出「同性戀是一種自然事實,同性戀者與生即具有這樣的情感傾向。」他們相信同性戀是一種內在的本性,不會因為歷史和文化而有所改變。從研究得知,同性戀絕非一朝一夕或強力推銷理念就能扭轉孩子的性向。

再來,孩子的老師絕非「合法化」後才成為同性戀者,如果在這之前,他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會因為身分曝光後,而教學品質低落或傳遞錯誤資訊嗎?如此漠視老師之前的努力及專斷未來的教學品質,似乎有失公允,請試著以「專業」的角度要求及審視老師的課程,「私領域」部分除非真的危及孩子身心發展,否則還是懇請給予空間,尤其牽涉到情感層面。

圖/洪子琁

〈家長看過來〉3個T 平息焦慮

如果家長還是無法平息焦慮,這裡提出「3T」,希望能緩和家長的措手不及。

Teach:第一個T是針對孩子。

私以為沒必要專程找孩子談「老師是同志」這件事情,這個「特別提出」反而將事情「不正常化」,而影響孩子對老師的認同感或信任感,間接影響學習態度及思維。

如果孩子已經知道了,請用自然而誠懇的態度跟孩子分析及溝通你的想法及立場,談論深淺可視孩子的年紀及思考成熟度做斟酌,但請先說服自己並讓孩子體認:只要是基於「愛」的結合,都應該獲得肯定的祝福。

Talk:和老師聊聊或許也會讓你更放心。

不妨和老師做正向的溝通交流,親師明瞭彼此的問題點及在意點,藉由意見陳述謀取磨合,相信老師會很感謝你的建議及分享,你也從中杜絕「瞎猜」的無端焦慮,請記得,最可怕的狀況是「未知」,瞭然整個狀況,你更能掌握態勢。

Transform:你的轉念才是關鍵。

不管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只要築基在「愛」上都是好事。並非想說服你滌除偏見,純粹希望將焦點擺在「婚」字而非「同」字,試著給「新人」合理的應對。

教職十來年,知悉職場文化,我相信老師在專業的展現下或許因此更戰兢而如履薄冰,有時你的偏執而造成的吹毛求疵,反而挫折老師的熱力,這除了可能貽誤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更可能夭折一個專業老師。試著轉念,公歸公,在不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私層面下,請賦予老師自由的空間。

在許多同婚的新聞報導,其中最讓我動容的是創作歌手Hush公開他與父親的私訊內容,爸爸告訴他:「性格是天生的,誰也無法改變……不用說對不起,我們一直都是愛你的。」父子倆暖心的的互動,正是我想對父母在教養孩子「性平」觀念下疾呼的:「性格(同性戀)是天生的,誰也無法改變。」及「愛不需也不該被指責。」孩子的老師終身伴侶是誰,不是學習生涯歷程的重點,老師的引領及師生互動,才是家長需用放大鏡檢視的重點。

家長有家長的立場,但還是務必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相信你的寬心及宏觀,能幫助孩子真正落實兩性平權觀。(作者為國小教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