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師會客室〉父母衝突 孩子也痛苦

2019/10/15 05:30

圖/rabbit44

文/周素珍

圖/rabbit44

小雨這學期轉來,第一天陪同來上課的媽媽提到:「我們剛搬來,還在摸索環境,有些事情還請老師多擔待。」日後證明,真的需要非常「擔待」:放學時間常搞錯是其次,發回家的通知書勾選完又翻盤,光是一個校外教學活動要不要參加、家長要不要陪同,每天都有不同版本,收費時又遲遲不交,孩子帶來的回應是:「不知道要繳多少錢?」這還算單一事件,課後照顧班老師才著實頭疼:「小雨的課後回條,爸爸勾的是A班,只上星期四下午,可是媽媽又說星期一、二、五也要上……」這次家訪,才知事情原委。

小雨的爸媽時見衝突,感情淡薄卻未離異,只因為財產釐清及3個孩子,這導致孩子的學習教養成為他們另一番角力,只要一方答應,另一方就反對,「拉攏孩子當盟友」是激怒對方的武器。回想開學沒多久,因小雨的分心及學習低成就,想申請「IEP鑑定」,跟媽媽電話溝通及說明後,獲得首肯,之後發下通知書,晚上就接到爸爸暴怒的電話:「我才不會讓小雨去做什麼『白癡』鑑定……」

小雨父母的狀況明顯反映在孩子的學習及生活上:遲到、迷電玩、上課分心、作業遲交……最近更學會用「撒嬌」及「哄騙」一方,以推翻另一方「希望她好,她卻不想要」的決定,身為導師不禁憂心,這樣下去,孩子該如何正常學習?但卻呈現溝通無門窘境。

〈家長看過來〉「SOS」行為 千萬別發生

班級學生中,父母離異、分居的人數逐年攀升,一般來說,如果父母已離異,孩子的學習及行為不見得有多大問題或變化,最令人憂心的,反而是爭吵、家暴或正在處理離婚官司的父母。

父母之間的爭執,的確會造成孩子莫大傷害,但如何將傷害及影響減到最低呢?這裡提出盡量避免的「SOS」行為,提供家長參考。

Shifting(轉嫁):不要將你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人難免會有控制不了的情緒,但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任何一方的情緒反應,往往是孩子幸福感或挫敗感的重要來源。

情緒失控或夫妻爭吵時,請盡量遠離孩子,不只盡量避免目睹,事後的火氣也別發洩在孩子身上,忌諱無端怪罪或借題發揮,更別在孩子面前數落對方。請記得,雙方都是孩子的學習典範,都是會影響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別因一時的怒氣而造成孩子身心受創或觀念偏差。

Overlook(忽略):正在冷戰中的父母最常出現這種狀況。通常心中看見的只有自己及對方,只有無從發洩的怒氣及怨言,反而忽視了孩子的需求及對孩子學習的關注。

尤其不要讓孩子當中間的傳聲筒,除了讓孩子感受到你們之間劍拔弩張的態勢,孩子的感受會備覺孤單及無力,更會有「因為我,才會爭吵」的錯覺及不安全感。

Back-Scratching(拉攏):為了增加「聲勢」,而拉攏、巴結孩子,放縱孩子予取予求。這情況常見於離婚或分居的父母。如果孩子懂事也就罷了,反之,孩子本身就惰於學習,價值觀偏差,父母不健康的「善意」,做了最差的身教,更貽誤孩子學習成長。

〈專家提醒〉別讓爭執變成陰影

婚姻關係不協調,常見於現代家庭,如果你正處於不幸福的氛圍,在處理情感及情緒問題時,更需留心孩子的觀感及情緒反應,試著理性的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父母爭吵是「大人之間」的事,會想辦法解決,不需過多擔憂;即使最後走上離異一途,關心及愛還是不會改變,更不會放棄「為孩子好」的教養態度。

家庭中,孩子的依附不只反映在物質需求,更在情感層面,後者更是對往後健全發展影響極深而巨,請不要因為大人之間的爭執而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試著用較正向且理性的引領,幫助你及孩子成功度過婚姻黑暗期吧。(作者為國小教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