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性平教育 從家事做起

2019/10/14 05:30

要好好過日子就要有生活能力,無關男女都必須學習。(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文/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家事攸關生活,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不少歐洲專家主張就該從學做家事做起。西班牙一所中學針對男孩開家事課,獲全球大幅報導,主因就是此舉強調兩性平等,專為打破傳統的男女僵固意識形態而設。

縫紉、針織、燙衣、煮餐樣樣來,要好好過日子就要有生活能力,無關男女都必須學習。這所位在西班牙維哥(Vigo)市的蒙特卡斯特羅(Montecastelo)中學因此聲名大噪,校方也始料未及。這些傳統上,部分被歸類為在家學習、尤其是女孩才該學習的項目,這所中學全將其納入額外教學的項目中,還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看未來能否減少社會上媽寶的數量,讓每一位從這所中學出去的孩子都有獨立的生活能力。

歐洲國家即使先進,在城鄉之間當然還是有觀念上的差距。平權觀念進入歐洲學校也是近年來的事情而已。但是觀念歸觀念,不實行到生活中就永遠只是一個口號的概念。這正是蒙特卡斯特羅中學體認到的問題,校方信奉的正是「平權要從行動中學習」。

〈不分男女〉學燙衣煮飯 男孩也樂在其中

蒙特卡斯特羅中學在2018年宣布,家事經濟課程中將加入一些新的項目,這些項目特別針對男學生,要他們除了鋪石、切地毯、水電技術之外,加學縫燙衣、備煮餐點等傳統上認為是女孩才該學的生活技能。

校方表示,他們要讓孩子知道,打算建立一個家庭就是兩人世界的共同開始,在這個世界中不應該有特定觀念的分工,像是女性就該負責打掃、清理碗盤、燙衣服等這種觀念。每個人都要在個人或共同生活中,具有處理自己生活雜務的能力。

校方表示開這堂課後才發現,很多男學生都是第一次拿熨斗或裁縫用具,而他們也老實說,對學習使用這些看過卻從來沒碰過的生活用具覺得挺有趣。要熟悉操作的過程除了聽講看示範,有的還認真念完說明書才開工,有的說學會的成就感根本無法言喻。

結果是不但學校很驚訝學習成果,連學生家長都非常滿意。但是在該校的臉書頁面底下,還是可以看見一些大男人的嘲諷留言,有些就說「那畢業就頒給他們一人一張新娘證書吧」。可見這種僵固觀念的轉移,並非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通行。

事實上,過去用男女性別來做家事分配標準的歐洲父母已經大量下降。很多北歐國家、瑞士、德國等早在上世紀末的教學中,就避免以性別來區分學校活動。尤其是家事課程像是廚藝、木工、縫紉、勞作、基本水電修理等,不少校方將其列為選修,有興趣的都可以選來上。我身邊的幾位德國男士就自豪地說,他們在中學時就都選修過針織,現在上班通勤無聊時,還有人就拿出毛線打,消磨時間呢。

西班牙蒙特卡斯特羅(Montecastelo)中學,很多男學生都是第一次拿熨斗或裁縫用具。(圖片摘自Colegio Montecastelo臉書)

〈從幼齡培養起〉做家事 孩子要參與

而到底該不該用金錢來獎勵孩子做家事,更是向來的熱門爭議。有認為家事是共同生活所需,也是未來獨立生活的訓練,既然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就該無償地貢獻分擔義務,不需染上金錢色彩,因為父母做家事也沒人用錢犒賞他們。

但是反對者也提出實證,認為金錢除了可以更激勵孩子幫忙外,還可以開始學習負責任跟管理財務,在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也會因為錢是自己用勞力賺來的而更謹慎、更有規畫,更明白價值感與目的性。這些訓練都是孩童未來邁進成人生活之所需。

另有的折衷辦法是例行家事幫忙無酬,只在額外的洗車、除草等再給獎金犒賞。以上,就看家長覺得自家適合哪種來施行了。

最後需要叮嚀的是,要讓孩子做家事最好從幼齡的一些身邊小事開始,通常口頭上的鼓勵,就是對孩子有很大的心理肯定,若有意外的獎勵,更可能刺激孩子繼續做的動機。這時候家長特別要忍住的是,覺得「自己做還比較快又整潔得多」的心理,因為一旦插手可能又回到原點,前功盡棄。想想一個從來不幫忙的孩子,是不是就像住在星級飯店一樣,什麼都有人做好、供上,直到成年,那未來的日子也大概可以想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