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新交流〉家長霸凌孩子

2019/10/07 05:30

圖/黃鼻子

文/吳娟瑜

珊珊放學進門就哇哇大哭,海惠氣炸了,不知道為什麼,做媽媽的她總是無法容忍女兒懦弱愛哭。

「今天又怎麼啦?有需要哭成這樣嗎?是誰欺負妳?妳不會罵回去嗎?我是怎麼生妳的,生出一個愛哭的小孩……」小學一年級的珊珊正想尋求媽媽的安慰,不料碰了根硬釘子,她完全招架不住,哭得更傷心,書包背著直接衝進臥室。

海惠向我承認,她一直看不慣二女兒,當初大女兒出生後體弱多病,她一個人帶得辛苦,緊接著懷孕珊珊,夫妻倆決定交由婆婆照顧,婆婆是個退休的小學老師,經驗豐富,超有耐心,和小朋友互動都是輕聲細語。

珊珊在念小學前回到爸媽身邊,這時家中又有了小妹,於是在上不上、下不下的情況下,珊珊被孤立了。她完全不適應親生媽媽的教養方式,她的姊姊和妹妹也是同一個模子出爐,全家吼來吼去。

海惠氣她婆婆把珊珊教成太有教養的孩子,她說:「這是什麼時代?不兇一點就會被霸凌,連這一點都不懂嗎?反擊、反擊、反擊……」

連說了三次「反擊」,海惠的臉上滿是不屑,提到二女兒更多的是「厭惡」的表情。

「妳討厭自己的女兒?」「是呀!像個小公主般地慢吞吞,講她兩句就掉眼淚,唉!我的耐心都快給她磨光了,我常罵她『廢物』。」

「同樣是妳的女兒,為何觀感差別如此之大?」「我親手帶的大女兒、小女兒都是霸氣十足,在團體中怎麼可能被欺侮,婆婆帶出來的珊珊,她的氣質就是柔柔弱弱,早知道當初一懷孕就該把她打掉……」

「千萬不要這樣講,每個生命都很寶貴,只有珍惜,沒有放棄。」海惠聽了我講後仍搖晃著頭,然後唉聲嘆氣。

「如果妳是她,她會有些什麼感受呢?她為什麼害怕媽媽討厭她?害怕家人欺侮她?害怕被同學霸凌?」連著幾個問句後,海惠終於靜下心來,趁她在自我省思之際,我又問了她一句:「學校同學霸凌是一回事,她當然希望得到妳的關心和支持;在家裡被霸凌更是一回事……」

「吳老師,妳是說我正在霸凌自己的女兒?」「妳說呢?」

海惠在這時刻,臉部的線條瞬間放掉強悍,她完全沉默下來了。

圖/黃鼻子

〈家長盲點〉因為不接受 所以厭惡

海惠自稱從小因為塊頭大,彷彿大姊頭地吆喝身旁的同伴,只有她霸凌同學,哪有被霸凌?如今,女兒在學校被欺負,她完全無法理解那是什麼感受?一直覺得珊珊是孺子不可教也。

直到切入重點「以珊珊的角度」來理解,海惠逐漸明白她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厭惡感」是人際關係中的矛盾感受,可能氣質不投合、做事風格有差異,或是彼此有過節,因而停留在先入為主的排斥感覺裡。

修養好一點的人懂得把「厭惡感」隱藏在社交面具裡,表面的寒喧、禮貌的交流,大家保持一定的距離。個性直截了當的人就像海惠一般,完全讓「厭惡感」一覽無遺,這是為什麼珊珊聽到、見到、想到媽媽的表情和言詞,立刻自認不得媽媽歡心而哭了。

海惠身為媽媽,對珊珊沒有「厭惡」的權利,她只有自我探索、自我修正的必要,並且需要朝努力修補兩人關係的方向努力。

「當妳接納自己的女兒,她反而有機會吸收妳行事風格的氣質,可以成為剛柔並濟的人,也就不容易被欺負了,妳說,對嗎?」

聽到有機會調整女兒的氣質,海惠安心地點點頭。

〈家長筆記本〉調整心態 改善關係

兒女再不乖,再不符合大人的期待,不是怪罪他們不認真、不配合,這時,父母要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探索──是先天氣質不一樣?是學習的方式不一樣?是人生目標不一樣?

海惠看出自己把珊珊當成「婆婆教出來的弱小孩」,因而有許多不悅和排斥;當她把珊珊的生命位置調回到「這是我們家的寶貝二女兒」,給了珊珊一個清晰的家庭序位,彼此之間的關係才有機會調整。

後來,海惠用心地出席珊珊的班親會,和珊珊的導師良性交流,到珊珊教室做「晨光媽媽」,講故事、朗讀勵志短文,如此一來,不但改善母女關係,連霸凌事件也消失無蹤。

海惠明白了──珊珊是「不一樣」的孩子,並不是「不好」的孩子。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