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清言筆記(四)

2019/09/25 05:30

◎王丹

◎王丹

教育

曾經在大學教書八年的我,經常會想:做為一個老師,我們到底要怎麼履行教育的職責?真的只是傳授一些知識嗎?可是這些知識,自己去書籍中,甚至網路上,都可以學到。到底,要怎樣才是合格的老師?

後來我看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的一段話,頗有點茅塞頓開的感覺。她曾經說過:在北大的教堂,判斷教學的成功與否,是看你把學生講明白了,還是講糊塗了。為什麼她這麼說呢?她的意思是,我是要跟你們分享問題,而不是答案。我是要讓你進入問題,讓你發現你原來不知道。她認為,提出問題,才是大學教育的目的所在。而真正的問題,是沒有預設的答案的。提出了問題,師生一起解答,這才是大學。這聽起來有點顛覆對於教師的認識,但我們想想就知道,的確,在知識的領域,問題比答案更重要。答案一經確定,就被凝固化了;只是要進步,就要不斷地對答案提出質疑,而質疑所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問題。也許,大學的老師們可以想想,你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不是足夠多?也許,讓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才是大學老師的成功吧。

希望

我到處演講,最常遇到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抱怨。例如對於一個國家的未來,很多人看看四周會覺得沒有希望。也許今天的香港年輕人,也會有這樣的挫折感,看不到希望在哪裡。這裡,其實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希望」這件事。如果對於「希望」的定義不正確,很自然就會喪失希望。那麼,到底什麼是「希望」呢?

對此,捷克前總統,著名作家哈維爾曾經說過一段話,值得反覆揣摩。他說:「希望不是一帆風順的歡樂,或對有望早日成功的企業進行投資的誠意,而是一種為某種事物奮鬥的能力,之所以要為之奮鬥,並不是由於這種事物有成功的機會,而只是因為它是好的。愈是在不利的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希望就愈深刻。(因為)它不是對某個事物會有好的結果的確信,而是對某個事物是有意義的把握,不管其結果如何。希望,是唯一可以使我們免遭滅頂和激勵我們行善的東西,是人的精神及其成就所能達到驚人的範圍之源泉。」

哈維爾的這番話,從哲學的角度闡明了希望的定義:希望,是一種建立在價值判斷上的對於外在世界的把握。原則上講,希望是不應當與現實過於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你從現實出發,很難得到希望;因為有太多的客觀困難,它們是那麼的明顯,以至於你不可能忽視它們的存在。他們的存在,足以讓你失去希望。但是當希望是發自內心的東西,是一種對於是非,對於善惡的判斷的時候,它的存在與否就取決於更永恆的東西。因此,當我們討論希望的時候,應當首先是從事情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實現價值的可能性出發。只要價值是對的,就永遠有希望。

針對這一點,北京清華大學的教授,中國著名公共知識分子郭於華的一段話,或許可以做為註解。他說:「我未必能喚醒周圍的人,我只是掙扎著不讓自己沉睡;我沒有能力推翻一堵牆,但我不會給這堵牆增加哪怕是一塊磚;我注定改變不了權勢,我只是抗爭著不讓權勢改變我;我可能一輩子看不到未來,但我永遠銘記著自己的信仰和方向。」

希望更多的有志於改變社會的人,能看到郭於華的這段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