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新交流〉媽媽不愛我嗎

2019/09/10 05:30

圖/黃鼻子

文/吳娟瑜

玉卿從小以為被稱為「阿嬤」的人是「媽媽」,她們吃在一起、睡在一起、黏在一起,慢慢地,有位年輕胖胖、講話很大聲的女人來看她,都叫她「愛哭囡仔」。

「那是妳媽媽!」阿嬤這麼說。

什麼是媽媽?爸爸呢?哦!爸爸就是偶爾住家裡,常對她和氣微笑的男人。

逐步搞清關係時,玉卿有一次隨著爸媽回到台中的家,才發現原來她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手足關係很陌生、很遙遠,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那位常叫她「愛哭囡仔」的媽媽,那種被排斥、被嫌棄的表情讓她既納悶又想哭。

玉卿問過阿嬤:「媽媽為什麼不要我?」

「妳太愛哭了,整天整夜就是哭,加上小妳一歲的弟弟又出生了,他們手忙腳亂,實在受不了,才把妳送過來。不過,妳到阿嬤這裡就是很乖,不吵不鬧。」阿嬤的說法,玉卿是半信半疑,直到準備念小學一年級,還在幼稚園大班時,她被帶回爸媽的家,她的磨難才開始。

「快!快!快!動作快一點,不要遲到。」媽媽每天如此催促,而媽媽說的「不要遲到」並不是講玉卿,其實是講媽媽自己。

媽媽在保險公司上班,趕著開早會、趕著見客戶,總是匆匆忙忙,哥哥、弟弟都很聽話,早已習慣媽媽的步調。唯獨玉卿……

「媽媽看到我就是一臉不高興,也不叫我名字,還是叫我『愛哭囡仔』,連哥哥、弟弟也是這樣亂叫,只有爸爸不會,有一天……」玉卿講到「有一天」,幾近崩潰地哭起來。

那一天,印象非常深刻地,媽媽用摩托車把她和弟弟載到幼稚園門口,小弟一轉身已衝進去,而睡眼惺忪的她,腳剛落地,媽媽竟用力推她一把,還大聲斥責:「還不趕快進去,愛哭囡仔。」

被這麼一推,重心不穩,差點摔倒,玉卿說:「當下那一刻,我整個人清醒,完全感覺不到媽媽的愛,然後一路哭進教室。」

此時此刻,站在課室講台前的玉卿,她勇敢地發問:「吳老師,媽媽為什麼要用這麼大力氣推我?」

親子之間,渴望的是父母的愛,有輕啄、撫拍或是摟抱,那是表達關愛和疼惜,如果從小欠缺肢體接觸,還被語言眼神和動作上的排斥,可以想見孩子心靈的挫傷有多麼地深。

玉卿結婚前有一次和媽媽談開來,媽媽已經退休,身體有些病痛,玉卿不忍苛責,媽媽還是一副「錯不在我」的模樣,又責怪玉卿:「誰叫妳小時候這麼愛哭,妳爸爸賺那一點錢怎麼養家?只好把妳送回鄉下阿嬤家。」

玉卿聽到了答案,卻是一個令她更揪心的回應。

圖/黃鼻子

〈家長盲點〉孩子要的真的不多

爸媽養兒育女,日子再苦,若需分隔兩地,仍然可以補足中間的思念和親情。常見有些忙碌的年輕爸媽,休假日回到長輩家,一方面讓長輩好好休息,另一方面和子女親密互動。

玉卿的媽媽一直不明白女兒要的是什麼?其實,她要的就是:

一、不要用「愛哭囡仔」稱呼她。她是有名有姓的人,她渴望被尊重的稱呼。

二、爸媽在玉卿逐日長大的童年,可以摟著她好好地說:「當時哥哥念幼稚園,弟弟剛出生,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只好送妳回阿嬤家,爸媽一樣很愛妳。」

三、爸媽避免對兒女有排斥感,要學習問自己──是否有重男輕女念頭?同樣是自己的骨肉,要如何避免讓孩子帶著誤會長大?

〈家長筆記本〉親情冷漠 找出癥結

曾經有年長聽眾詢問我:「成年兒女為何很少返家探視?難道年輕時,大家有什麼過節嗎?」

確實,兒女長大後,各有家庭或工作忙碌,但也不至於不聞不問,若有子女衝口而出,講了難過的事,或是子女顯現欲言又止的模樣,這時要給子女一個機會,把話講下去。

彷彿剝洋蔥般,大家一層又一層地剝開來,談進去,或者有憤怒,或者有悲傷,就是讓真相大白,讓誤會化解,最後能相擁而泣也是美事一樁。才不會像玉卿長久以來,一直停留在「媽媽為何要用力把我推開」這樣不堪的回憶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