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呀其實很簡單〉找回好奇心 約會有話聊

2019/08/28 05:30

圖/棉花糖

文/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好友的兒子即將滿周歲,邀請幾個朋友到他家作客,除了敘舊聊天,也順便擔任抓周活動的見證人。當天只見還不太會走路的小男孩到處爬來爬去,每抓一個道具就又看又摸,然後再拿下一個。活動結束後大夥兒坐在客廳聊天,小男孩還是閒不下來,一下爬到書櫃試著打開抽屜,一下站在茶几旁、伸手拿桌上的書本、擺設小物來玩。

「你兒子很活潑呢!」一位朋友跟主人說。

「哈哈,小孩子都這樣啊,整天在探險。」男孩的母親回道。

「真的真的,我姐姐1歲半的女兒也這樣,到處翻箱倒櫃!」另位朋友接著聊,開啟了大家的育兒話題。

工作之外無休閒生活 唯一娛樂就是滑手機

當我們還是剛來到這世界的小嬰孩,生活中永遠充滿著新鮮感:一個轉角、一扇木門的背後,都藏著神祕事物等著我們去冒險。但是當我們逐漸長大,會站立、會行走之後,思考能力也隨之增長,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愈來愈多的瞭解及認識,卻往往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質:好奇心。

尤其進入職場,我們開始過著兩點一線、日復一復的生活,時間在出門上班、公司加班、下班回家的循環中不斷流逝。某場講座上,我發現不少人工作之外的時間只用來「生存」,而非「生活」:除了填飽肚子、補眠休息,沒有甚麼休閒娛樂、人際互動,大部分的閒置時間都用來滑手機,且並非有目的或計劃性使用,而只是在網頁上東逛西滑、打個game,不知不覺一天就這麼過去了。這種模式的副作用,就是讓你的生活圈、人際圈不斷縮窄,並且在約會時缺乏聊天話題,難以吸引對方。

回溯自己的喜好 循著興趣培養嗜好

我常詢問成員為甚麼不找點事情來做,或是出門走走。「很累」、「很麻煩」的聲音此起彼落,畢竟台灣工時長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身體疲累、心理壓力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然而要放鬆身心,其實光宅在家裡,效果未必好。就有國外心理相關期刊的報告指出,每天只要花20分鐘接觸大自然,即使只是公園散步或坐在戶外欣賞風景,大腦的壓力賀爾蒙就能顯著下降。當我分享這個研究後,接著又出現「不知道要去哪裡」、「不知道要做甚麼」的聲音。

「瑪那熊,我也知道要有休閒興趣,但就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啊!」一位成員這麼回答,好幾位跟著點頭,表示有同樣困擾。我請大家先找出目前還持續進行的興趣,即使是追劇、玩手遊也沒關係。接著,再回想當初為甚麼會喜歡這件事、這個東西呢?我相信絕非某天睡覺起來,突然靈光一閃:「啊,我發現自己喜歡攝影」、「哇,我知道自己想玩某款遊戲」。可能是你看到朋友拍的照片很美,也去買了台相機,在到處亂拍的過程中,作品得到愈來愈多肯定,讓你不斷入坑。又或者是看到電視廣告某款新的手遊,下載試玩後覺得很有趣,且過關斬將頗有成就感,於是成為你下班後的娛樂。

秉持好奇心去探險 體驗新事物擴充生活

「興趣」不會憑空出現,而需要透過「接觸」才會浮現。當你不知道放假要做甚麼、生活很無聊卻又沒有方向時,第一步就是先去「試試看」,經由自己的親身經歷、體驗來感受。如果幾次下來覺得實在很無聊、提不起勁,那就去嘗試其他事物;若感覺不錯、似乎滿好玩,則再接再厲多接觸、多感受,逐漸發展為屬於你的興趣。當你像是無頭蒼蠅時,請靜下心來,回想童年時那位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碰觸新東西的自己。在這資訊流通的時代,永遠有著某些有趣事物,等著我們去挖掘,更何況此刻你早就擁有更多的智慧與理性,不會像孩子橫衝直撞受傷。將從前的好奇心找回來,勇敢去體驗吧!

(寫信給瑪那熊:mulberrymore@gmail.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