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呀其實很簡單〉高收入 反成情場絆腳石!?

2019/07/31 05:30

圖/GIGIGI

文/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在傳統婚戀市場中,「三高」:身材高、學歷高、收入高,總被認為是最容易脫單的「人生勝利組」。之前曾提到,如果「高學歷者」武斷地認為「學歷較低」=「沒價值」,或過於直線思考,將「分數低」視為「不努力」,那自然容易因誤判情勢,或因高高在上的莫名優越感,讓別人感到不舒服,而刻意與你保持距離。那麼,伴隨「高收入」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又是甚麼呢?與高學歷類似,某些高收入者容易出現以下兩種觀念上的盲點:

盲點1/萬般皆下品,唯有賺錢高

猶記得多年前,一位難得見面的遠房親戚在聚餐時抱怨,孩子明明可以念商管相關科系,卻選了媒體設計類的學系就讀。「為甚麼希望他念商科呢?」當時我客氣地詢問這位長輩,雖然我心裡已經猜想了答案。

「當然是為了以後工作著想啊!做設計能賺甚麼錢?」

「那他想往設計發展的理由是甚麼呢?」面對長輩對職業的刻板印象,我繼續詢問。

「哎,說甚麼有興趣啦!你們年輕人就是不懂,興趣哪能當飯吃啊?」

雖然在我私下跟長輩分享一些看法後,他願意讓孩子自己選擇,但這位長輩的觀點,在許多五、六年級身上常常見到(或許是從小被灌輸類似的觀念吧)。我們不能輕率批評長輩,因為他們的觀念背後,都有著對子女未來能過得好的期待,畢竟在早期台灣社會,金錢的重要性幾乎勝過一切。

過去社會形成的觀點,連帶影響了現在的我們,有些人用來評論「好工作」的唯一標準就是「收入如何」,只要賺得不夠多,就會直接視為「不好的工作」,甚至用「沒出息」、「魯蛇」來貼標籤,接著不自覺擺出「我比較優秀」的姿態。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平等的角色帶來穩定的關係」,沒有人喜歡跟抬著下巴、斜眼看人的對象約會吧?更何況,金錢並非唯一價值,每份工作都有著不同的意義,有些工作未必帶來高收入,卻能影響他人,甚至社會,或者能幫助到我們自己,這些都會成為人們選擇工作時的考量之一。

盲點2/人生的價值,取決於金錢累積

不少人抱著「收入高」等於「人生有價值」的僵化認知,這是源於忽略生命是由各種元素所組成的。近年來愈來愈多人開始擺脫過去「辛苦一輩子,老了再享福」或「咬緊牙關為下一代犧牲」的束縛,嘗試在工作與生活、現在及未來間取得平衡。例如,在選擇工作時,以自己的興趣為優先,即使得到的報酬較少。又或者像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一樣,金錢對他們來說是用來實踐目標的工具,而非汲汲營營讓存簿數字增加而已。甚至也有不少人,生活較多的比重放在健康養生、陪伴家庭或休閒娛樂等,寧可少賺一些,多花點時間精力在其他事物上。

如果投入所有時間換得金錢,卻失去了健康、錯過了與家人或朋友的互動,甚至缺乏創造生命中的精采故事,未來即使用錢也無法買回來。當每天只剩下賺錢,而沒有個人生活時,更會讓你難以與約會對象聊起來。畢竟約會不是面試,重點是分享彼此生活趣事,而非一直圍繞著工作與專業知識。

別亂貼對方標籤 傾聽了解拉近關係

如果你因為生涯選擇以及個人努力有了不錯的收入,其實已經具備優勢。但記得審視是否因為工作而忽略了生活的經營。更重要的是,千萬別掉進「亂貼標籤」的陷阱中,與其在心裡對約會對象的工作指指點點,不如保持好奇,了解對方的心路歷程,才有機會拉近彼此關係!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