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夏遊京都不可不知〉從酷熱難耐到清寂靜美─京都人這樣過夏天

2019/07/22 05:30

夏天夜裡的鴨川畔,也只有夏天,夜裡更熱鬧。

撰文.攝影/王昱婷

鴨川匯流處,夏天眾人在此戲水。

全球暖化下,夏天幾乎佔據了台灣,濕度加上高溫的悶熱,漫長的夏天讓人心浮氣躁。說到悶熱,日本的古都──京都,夏天是出了名的悶熱,如此悶熱之地,卻有長達千年時間做為日本的國都。

傳統家屋中的庭院,自成一方幽靜天地。

沒有空調的時代,這種悶熱讓有日本三大散文集之一美名、《徒然草》作者吉田兼好也不禁感歎:嚴寒冬天多穿幾件衣服就好了,但若是在京都蓋房子,絕對要以適宜夏居的情況來做為建築基準。這番話,正足以說明京都酷暑教人難耐。

鞍馬森林中,傳說住著天狗。

或許大家會好奇:為什麼京都這麼熱還被選為國都?因為當時是以風水來擇定國都,選在「四神相應」的土地上。所謂的四神,指的是四方的守護神: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寺院風格的鞍馬車站。

以京都的地形來看,東有鴨川、西有山陰道、南有巨椋池,北有船岡山,完全符合這個風水思想。但在四神之外的副作用,是京都處於山巒包圍的盆地,歷代京都人完全能感受到盆地特有的悶熱。

水琴窟是日本庭園的要素,竹子落下瞬間撞擊的聲音極具禪意。

每年7月梅雨季結束後,京都的悶熱感逐漸上升,8月15日的五山送火儀式之後,熱度才漸漸下降,但還有9月的殘暑要度過。鄰近的大阪因為靠海,黃昏時分,總有若有似無的涼風吹拂;但京都則像蒸籠般,入夜也不得冷卻,酷熱程度,比夏日的南台灣更可怕!

做成冰塊形狀的水無月,是京都人用來度過夏天的和菓子。

也因為累積了千年以上與酷熱打交道的經驗,京都人練就了一身與盛夏相處的功夫,散熱之餘,也沁入京都的風土文化中,夏天遊京都,別忘了欣賞這些京都人的智慧結晶。

蕨餅加上湯圓的黑砂糖剉冰是京都作法。

凝縮自然藝術 庭園

在沒有冷藏設備的時代,冰塊對京都人極其重要,所以有了冰室神社。

風、水、綠,堪稱為京都人盛夏處世之道的三要素。首先來看京都的傳統木造家屋,因其細長形狀,被戲稱為「鰻魚的房間」,也因此為了通風與採光,房子裡面通常會設置小庭園,稱為「坪庭」。庭園是京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美國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就曾表示:「日本人認為大自然的過程不可能是邪惡的,對自然的脈動不需要加以修飾,而是要昇華並美化它,因此在日本庭園中,處處表現出對自然之美以及與自然保持和諧的崇高興致。」因之,日本庭園讓人分不清何為自然、何為人工造園,這種壓倒性的神聖感,給予坎伯不可思議的體驗。

旅遊貴船,貴船川的水流讓人暑氣全消。

但對京都人來說,庭園讓暑氣有宣洩之處,並形成一處優雅且具禪意的迷人天地,即使京都的夏天有著出了名的酷熱,每年仍有來自各地的遊客專程前往京都的庭園參觀,不只為擷取片刻清涼,也為了欣賞饒富興味的庭園之美。在《平家物語》中登場的祗王寺,位於嵯峨野地區,自古就是京都貴族避暑之地。祗王寺的庭園,林蔭下生長的青苔,各種不同層次的綠,營造出幽玄的世界,阻隔了強烈的日照,置身其中,體感溫度也自然下降。

京都的房子在建築時,必先以適宜夏居為考量。

另外,以石頭鋪陳出來的枯山水庭園,也是日本庭園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京都的天龍寺、圓光寺、龍安寺、銀閣寺等等,都是以枯山水聞名的庭院,來到這些寺院,讓禪意來沉澱熱氣,彷彿也能體會到何謂心靜自然涼。

枯山水的禪意,讓人心靜。此為圓光寺的奔龍庭。

納涼沁入心脾 水岸

青苔與林木,形成多層次的綠。

源自京都北區,往南流向淀川,高野川與賀茂川(日文與鴨川同音)在出町附近合流,名為鴨川,流經京都約30多公里,兩岸河床經過人工整備,形同水岸公園,不只是附近居民散步好去處,也是稀釋熱氣的大功臣。

利用竹簾來遮陽,實用又典雅,是京都人與夏天的相處之道。

到了夏天,鴨川三条大橋以及四条大橋附近的店家,在河床上搭建的露台,稱為「納涼床」;而北邊貴船地區的店家,在貴船川上搭建的,則稱為「川床」,兩者都是京都夏天的代表性風景。對京都人而言,在納涼床上用餐或許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不容否認,夜裡的納涼川床,是夏日難得的沁涼。

避暑靈修之地 山林

受不了盆地酷熱的京都人,乾脆往山裡避暑,環繞京都的山,變成了避暑之地。京都東北邊的比叡山,自古以來就是靈修之地,修學院地區的雲母坂,是前往比叡山的登山口,也是京都有名的避暑地之一,17世紀,後水尾天皇借景比叡山興建的修學院離宮,是集結了王朝美學意識的別墅。

至於京都北邊的鞍馬山,則是被視為靈山的山岳信仰之地,建於8世紀的鞍馬寺,是日本知名武將源義經年少時修行的寺院,傳說住在山林裡的天狗,現身傳授義經武功,更增添鞍馬山的神祕氣息。值得一提的是,叡山電車的鞍馬站有著寺院風格的木造建築,是近畿車站百選之一。

尋常生活累積 五感

熱了1000多年,京都人找到了與酷暑的生存之道,箇中訣竅可從日常生活中窺知一二。

傳統的石板道上,京都人每天清晨灑水;在窗戶及緣側掛上竹簾來遮陽防曬,外觀典雅,又有天然的涼意;掛上風鈴,叮噹的聲音,放大了風的功能,讓人感受涼意;日本庭園中常見的水琴窟,則是放大了水的能量,滴滿了水的竹筒落下瞬間敲擊的聲音,涼意沁入心脾。還有,如果沒有風,那就自己搧吧!京都的扇子又稱京扇子,即使是熱到心浮氣躁,讓京扇子一搧,一舉一動也變得優雅。

沒有冷藏設備的時代,如何將冬天結晶的冰塊保存在冰室中,留待夏天食用,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曾為日本國都且同屬盆地地形的奈良,與京都都有冰室神社。京都西賀茂地區的深山中,仍留有「冰室」的地名。日本的6月又名水無月,但那是採用陰曆的時代,每年陰曆的6月1日起,將存放於冰室的冰塊,奉納給宮中。

一般老百姓當然吃不到冰塊,只好食用做成冰塊的樣子、稱為「水無月」的和菓子,稍解夏日的悶熱。利用葛粉做成透明般的「葛切」蘸上黑糖蜜,是優雅京都人的夏日甜點。每逢夏天,各家和菓子店推出季節限定的水羊羹,裝在竹筒中,冰涼之後,水嫩的口感,一掃夏天的鬱熱。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中華、日本航空等前往關西機場,轉乘當地交通工具前往京都。

◆簽證:免簽證。

◆匯率:新台幣1元約兌換3.5日圓。

◆時差:比台灣快1小時。

◆相關資訊洽詢:京都府觀光導覽網站https://www.kyoto-kankou.or.jp/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