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尋回牛脾氣

2019/07/01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閒來無事,無事掛心頭,就請看看十牛圖宗。

《十牛圖》一般說是宋代的廓庵禪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20世紀60年代,禪宗進到歐美成為一種流行,《十牛圖》對精神分析、心理學、藝術都產生了影響,改編成戲劇、歌曲,我還看過美國女畫家畫的《十牛圖》,非常具有超現實的筆觸。

「牛」,當然是種抽象的譬喻,一般理解說是「念心」,凡夫俗子的念心,就像一頭牛,總是到處亂跑亂鑽,你也可以說人的習氣就是牛脾氣,很難調伏。想調伏心中這頭牛,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力及智慧。

我是讀心理學的,傾向以心理學來讀《十牛圖》,日本心理學者河合隼雄將《十牛圖》和榮格的煉金術中的10幅玫瑰園圖做比較,說那個牧童象徵自我(ego),牛象徵追隨欲望衝動的本我(id)。

所以,要怎樣解釋《十牛圖》,讓古代禪宗的圖對我們的人生修為有幫助呢?我認為這就是一趟「尋回牛脾氣」的歷程。尋找牛、馴服牛,最後卻是無牛也無人的空性境界,也就是佛家說的「證得菩提道」。

來看看這10個過程,從開始的「尋牛」,到「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到最後的「入廛垂手」,人生目標的追求,無論是追求卓越成功還是修道,應該不脫這樣的歷程。

禪宗公案中,石拱禪師原本是個獵人,聽馬祖大師開示,拋下弓箭出家。一段時日後,馬祖問他現在用什麼功夫呀?石拱禪師說:「我現在整天就是牧牛。」馬祖問:「你怎麼牧牛?」石拱答:「看到牠在吃草,就把牠拽回來,就這麼簡單。」馬祖聽了就說:「你是真正在牧牛了,這個叫做保任。」

尋牛、伏牛、騎牛歸家,好比是我們學習馴伏自己桀傲不馴的習氣,但禪師認為這樣是不夠的,那也只是用一個習氣來替代另一個習氣,但有習氣就不是菩提心啊,到了修為的後來,廓庵禪師寫道:「露胸跣足入廛來,抹土塗灰笑滿腮。不用神仙真祕訣,直教枯木放花開。」枯木開花,那是禪的意境啊。

還有一則禪宗公案,弟子問藥山禪師,有一頭大鵝,你把牠裝在瓶子裡面,瓶口很小,你怎麼樣讓這鵝出來呢?又不能傷到它,又不打破瓶子呢?藥山禪師就叫了弟子一聲,弟子說:「在!」藥山說:「出來了。」

禪師眼中,牛和鵝都是習氣,裝在瓶子裡面出不來,我們繞來繞去,都在習氣裡。要出來,其實一點也不難,你在不在呀?一個問題就夠了,你應聲了,你就出來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