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植物大觀園〉基改作物 時間驗證

2019/06/19 05:30

大豆莢果,約八分熟就採收的大豆即是毛豆,可做蔬菜鮮食。

文、攝影/林雨澤

馬鈴薯的奇數羽狀複葉。

農業是人類最重要、最悠久、最傳統的事業,隨著科學技術發達,農業技術也有了超越過去數千年農耕歷史的進步,這個劃時代的進步就是基因改造。

馬鈴薯花。

簡單說,基因改造就是把一個生物的基因移植到另一個生物,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 GMO)又稱基因轉殖生物。和傳統育種方式不同,基因轉殖沒有物種界線,細菌的基因也可以植入植物的基因中,早在1946年,科學家就發現DNA可以在生物間轉移,1983年科學家培育出第一株基因改造菸草,此後,包括黃豆、玉米、油菜、馬鈴薯、木瓜等作物都研發出基因改造品種。

馬鈴薯的塊莖。

基因改造作物的優點有:1.使作物更抗蟲、抗病、耐熱、耐寒、耐旱,提高產量。2.減少肥料及農藥使用,降低成本,友善土地。3.增加作物中的營養成分,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這看似完美的基因改造作物應該大力推廣才對,但其背後卻有巨大的疑慮還沒解決,使得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尚未開放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其潛在的問題有:1.大量栽種基因改造作物,恐喪失生物多樣性。2.具抗蟲基因的作物會把害蟲益蟲一併消滅。3.基因可能藉花粉外流,影響附近的近緣植物,甚至變成超級雜草。4.植物經過改造,恐造成生態系失衡。5.抗蟲基因的毒素和其他過敏原可能累積人體中,影響身體健康。

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

關於基因改造作物的研究和討論不曾停歇,它帶來的影響還不明確,需要更多時間去驗證,為了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也許基因改造可以是另一個選項,但接不接受,還是在消費者自己手中了。

大豆株高約30~90公分。

〈基改作物1〉大豆 進口幾乎是基改

大豆的蝶形花。

大豆為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公分,三出複葉,小葉寬卵形,總狀花序,蝶形花2~10朵,花色白或紫,莢果長5~7公分,種子卵圓。

台灣每年進口兩百多萬噸黃豆,其中97%都是基因轉殖黃豆。

我們日常食用的黃豆、黑豆和毛豆其實全都是大豆。黃豆是成熟的大豆,黑豆是不同種皮顏色的大豆,毛豆是八分熟的大豆。大豆含有優質蛋白質、大豆卵磷脂、大豆異黃酮等營養,是人類最重要的糧食之一,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史,主要功能是提煉大豆油、做動物飼料、醬油、豆漿、豆腐等各式豆類製品。

台灣大豆的產量不到需求的1%,其餘都依賴進口大豆,國產大豆皆無基因改造。

台灣消耗的大豆只有不到1%是台灣生產,其餘的全都是國外進口,且進口的兩百萬噸大豆中,基因改造的大豆占了97%,雖然進口的大豆多數用於煉油及做動物飼料,但仍有部分成了加工豆製品,這些在食品包裝上都有清楚標示,消費者還得多加留意。

〈觀察區〉

1.台灣大豆的產量不到需求的1%,其餘都依賴進口大豆,國產大豆皆無基因改造。

2.台灣每年進口兩百多萬噸黃豆,其中97%都是基因轉殖黃豆。

3.大豆的蝶形花。

4.大豆株高約30~90公分。

5.大豆莢果,約八分熟就採收的大豆即是毛豆,可做蔬菜鮮食。

〈基改作物2〉馬鈴薯 地下蘋果之稱

馬鈴薯原產秘魯,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公分,地下有塊莖,塊莖約3~10公分,外皮白、紅或紫色,塊莖上有螺旋排列的芽眼,一般繁殖即是以塊莖切成帶芽眼的小塊繁殖,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花期夏至秋,繖房花序頂生,花白色五裂,漿果圓球形。

馬鈴薯是非常古老的食物,秘魯人在一萬年前就開始栽種,馬鈴薯是第四大糧食作物,富含澱粉、蛋白質、鉀等多種營養素,有「地下蘋果」的稱號。2017年有業者申請引進宣稱可降低油炸時產生致癌物的品種,如果真有那麼好,倒不失為薯條嗜吃者的福音。

〈觀察區〉

1.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

2.馬鈴薯的奇數羽狀複葉。

3.馬鈴薯的塊莖。

4.馬鈴薯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