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台見家鄉陷鎮壓風暴!美導演對比六四 批川普出動國民兵
〔記者許世穎/台北報導〕美國導演葛靜文昨(10)日為宣傳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抵台,今在個人的《Dream of a Better World》網站上提到,啟程當天,收到家鄉洛杉磯傳來震驚消息,川普政府出動海軍陸戰隊,強化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於洛杉磯的突襲行動,並對圍堵聯邦拘留中心的抗議者實施軍事部署。這場正在發酵的衝突,使她此行的意義愈發深刻。
《看不見的國家》導演葛靜文。(海鵬提供)
葛靜文提到但正在洛杉磯發生的一切表示:「這不是電影劇本,這是我們的現實」。她說13小時的飛行,她未曾闔眼,腦中盤旋的是洛杉磯的警車、國民兵,以及歷史的迴響。
而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聚焦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間的民主實踐,透過貼身跟拍與訪談,記錄她如何在中國崛起與全球動盪中,帶領台灣守住自由社會的核心價值。展現的不只是政治領導者的抉擇,更是整個社會在威權陰影之下,如何堅持自主與人權的奮戰。
川普政府誓言加強移民突襲行動,派遣海軍陸戰隊進駐洛杉磯,造成嚴重衝突與損傷。(美聯社)
正因如此,當美國國內也開始重演類似的鎮壓腳本,這部片的跨國對話意義變得更加急迫。白宮不僅將抗議者定義為「暴力叛亂者」,還於官方帳號發布煽動性圖像,包括「殺光ICE」塗鴉的垃圾桶與與鎮暴警察衝突的畫面,川普則與「法律與秩序」的血紅字樣並列,散播恐懼氛圍。
相關新聞
「美國需要女總統」蔡英文妙回會支持 聯手《看不見的國家》導演為台灣發聲
政治學者羅瑞楚克斯指出,這正是威權統治慣用的手法,誇大威脅以合理化鎮壓,就如1989年中國的六四事件,以「外國勢力操控」之名對學生運動發動屠殺。今日美國政府亦採取類似策略,將抗議者描繪為「他者」,再以主權之名進行壓制。
葛靜文直言,這場跨越國界的危機,其根源更深「第一個被抹除的,不是言論,也不是集會,而是母親」。她引用作家Anna Malaika Tubbs的觀點,認為父權不是家庭問題,而是驅動威權、殖民與制度性壓迫的全球作業系統。無論是天安門、佛格森、香港,或如今的洛杉磯,「當挑戰權力的人說出真相時,回應往往不是對話,而是鎮壓」。
洛杉磯衝突不斷。(美聯社)
她也透露在記者會上帶來一張詞彙表,10個她將在台北重複無數次的字詞:和平抗議、自決、民主、自由、威權主義、擦除、政策、人權、抵抗、審查制度。強調「這些不只是翻譯,而是跨越語言與時區的救生索,也是記錄世界如何選擇人性與正義的共同語言。」
葛靜文引用美國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詹姆斯鮑德溫的話結尾:「我們可以意見不同,但不能在否定他人人性與生存權的基礎上談愛。」而她執導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並不只是回望蔡英文如何帶領台灣,也是提醒世界「我們並不孤單,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說出來」。電影將於6月13日全台上映。

自由娛樂頻道脆脆好友大募集,手刀加入 脆脆小圈圈
娛樂頻道臉書粉絲團: 點這裡
娛樂頻道有IG囉: 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