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電影教父」逝世一週年 李行導演回顧展8月登場

〔記者鍾志均/台北報導〕致敬「台灣電影教父」李行導演逝世一週年,國家影視聽中心規劃「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精選放映10部李行導演代表作及紀錄片,同時舉辦實體及線上文物展,緬懷李導演自政宣道德電影,走向商業多元的步伐與嚴謹製片的美感風範。

李行導演逝世一週年,將舉辦回顧紀念影展。(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李行導演曾五度提名、三度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1995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他的創作生涯始自60年代台語片時期,歷經健康寫實與政治宣傳電影的彩色美學技術創新、瓊瑤電影的再創風潮。

「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選映李行市面上難得一見的作品,他的8部代表作及2部拍攝李行導演的紀錄片,將大銀幕重現《玉觀音》、《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等台灣片場美術的巔峰代表作,展現一代電影教父引領產業龍頭的大家風範。

1978年《汪洋中的一條船(數位修復版)》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這次片單包括李行早期的台語喜劇片《兩相好》(1962),以充滿國台語雞同鴨講的諧趣,用家庭與愛情來處理敏感的省籍議題;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四項大獎《養鴨人家》(1964),突破政宣劇情片窠臼,以農業改良為題展現「健康寫實」的創作風貌。

李行亦帶領兩個時代的瓊瑤作品改編風潮,第一部改編瓊瑤小說搬上大銀幕之作《婉君表妹》(1965)闡述少女婉君徘徊在多種人倫情理間的內心掙扎;橫跨臺北、香港、新加坡三地斥資拍攝的《海鷗飛處》(1974),串連女主角甄珍三個不同的形象,催生鄧光榮與甄珍成為第一對瓊瑤電影情侶檔。

1979年《早安台北》海報。(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配合本次紀念影展,國家影視聽中心亦規劃實體文物展與「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線上展覽,展出李行導演所捐贈的典藏文物與檔案史料;2023年更將整合李行導演文物,出版圖文專書,從其作品及文物看見台灣常民生活的緊密連結,如何為台灣電影創造出藝術性與商業性兼具的佳作。

「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於8月19日至9月4日為期三週放映,8月5日週五12:00起,開放OPENTIX系統線上免費索票。現場保留部分票券,可於每場次開演前一小時,至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一樓服務櫃台索票,每場次票券有限,索完為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