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順益台灣美術館 打開舊城美術櫥窗

2020/07/28 23:40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台灣美術史的重建,並非光靠政府之力,過去因各種因素,許多日治、戰後前輩藝術家畫作流離失所、遺落海外,將這些資產蒐集回來、逐一拼湊起藝術史拼圖是一大工程。今年6月成立的順益台灣美術館,重新將順益關係企業名譽董事長林清富畢生收藏展現於世人,間接證明了民間為美術史推波助瀾的力量。

順益關係企業「順益行」舊址,搖身一變成為順益台灣美術館。(記者陳昱勳攝)

位於台北市西區的順益台灣美術館,周邊佇立了「台北府城北門」、「撫台街洋樓」、「台北郵局」以及近日重新開放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顯見當年台北舊城風華及其悠久的開發歷史。

美術館前身為順益關係企業「順益行」舊址,由出生新店的企業家林迺翁於1947年所成立,其子林清富於1985年成立「林迺翁文教基金會」,並在1994年在台北士林區創立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推廣台灣原住民文化和展覽活動。

李梅樹作品〈海上晨曦〉,油彩、畫布,1978年。(記者陳昱勳攝)

林清富在1970年代開始向藝術家收藏作品,其中因父母親的交情,林清富十分難得的向李梅樹求到了第一幅畫作〈海上晨曦〉,後來更陸續收藏了郭雪湖、陳進、林玉山、倪蔣懷、廖繼春、李石樵,甚至日本畫家石川欽一郎與鹽月桃甫創作,至今累積了近400件收藏。

林迺翁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純姬。(記者宋志雄攝)

林清富之女、順益董事長林純姬花費了近3年催生順益台灣美術館,回想起籌備初衷,她說,順益行是她阿公阿嬤的「起家厝」,父親又擁有這麼好的素材,應該將此地做為展示的場域,比起成立新的事業單位更具意義,希望不管是台灣人或者觀光客,都能透過畫作,用另一個角度欣賞台灣的美。

至於父親求畫過程,林純姬笑說總有道不盡故事,尤其當年許多藝術家是不賣畫的,因此林清富花了很長時間與藝術家「搏感情」,其中前輩藝術家李石樵曾表示「30號以上作品是不賣的」,不過李石樵喜歡喝酒,父親便帶著酒到工作室賞畫,久而久之就賣了作品給父親,讓他十分感動。

李石樵作品〈金魚池〉,油彩、畫布,1978年。(順益台灣美術館提供)

其中李石樵在1978年創作的〈金魚池〉,林純姬說小時候放假曾坐在屋簷下,釣著阿公養在魚池裡的錦鯉,當時這幅作品就更好掛在牆邊,回想起來,是一段很特別的記憶;另外一幅陳進的〈月下美女-曇花〉則是陪伴著她度過國中聯考歲月,成為她情感最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陳進作品〈洞房〉,膠彩,1955年。(順益台灣美術館提供)

另外尚未公開的膠彩畫〈洞房〉,描繪著一位剛新婚,在房內等待著丈夫的新娘,畫中人物豐腴端麗,反映當時台灣女性對美的觀感,並娓娓道出新嫁娘內心的憧憬,此作品曾入選日本第十屆全國美展,林純姬表示,陳進當年忍痛將這幅畫割愛給父親後,因輾轉難眠,託徒弟詢問是否能「賣回」,但父親做出承諾一定會好好的保存,遂而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林純姬表示,除了常設展定期替換外,未來特展將以一年兩期進行,此外也可能與其他館舍合作,推出不同主題展覽。「我們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將與台灣有關的畫作蒐集起來。」林純姬說,美術館運作不易,遑論是單純由企業支撐經營,雖然同仁都有相當大的壓力,但期望這些畫作能成為「教材」,為拼湊台灣美術史盡一份心。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