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揭百年作品身世 林皎碧《名畫紀行:回到1929年的公會堂》出版

2019/07/06 23:30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2002年,38幅未知身世的畫作在台北市中山堂出現,時任台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員林皎碧為此展開了一場訪畫之旅,其著作《名畫紀行:回到1929年的公會堂》,除了重新撥開畫作的身世,讓畫家重現時代,也以親切生動的筆法,揭露與日本土地親近的過程。

荒木探令,〈破墨山水〉,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出生台灣新北市新莊的林皎碧,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在北美館研究員在職期間,專研日本近代美術史,也因日語專長,在這批畫作移撥北美館後,時任館長黃才郎交代進行畫作的研究與追溯,林皎碧笑說,「事情都做不完了,哪有空閒處理這批畫作?」,不過黃才郎說,「自己研究才會成長,這些成果才是屬於美術館的。」因此林皎碧在2005年,獲得日本交流協會的協助,赴日進行為期2個月的調查研究,回台後提出研究論文《日本美術在台灣:中山堂移撥作品之研究》。

林皎碧指出,被發現的38件作品中,僅有1件為台南旅日畫家陳永森的作品,另外根據1929年8月2日《台灣日日新報》報導中,刊載了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即將興建的公會堂(中山堂)而購買了275件日本畫,比對37件作品的尺寸、材質,以及背板編號最大數目為273,因此大膽推測這些被發現的作品中,就是1929年為裝飾公會堂所購買作品的一部分。

作家林皎碧舉行《名畫紀行:回到1929年的公會堂》新書發表。(記者陳昱勳攝)

林皎碧從作品的落款、鈐印、畫風、筆觸著手研究,並帶著畫家清單踏上日本,拜訪出生地、紀念館和收藏作品的美術館、圖書館、寺廟,甚至拜訪家屬。《名畫紀行:回到1929年的公會堂》共收錄了40篇紀行,包含了到訪中村不折紀念館、在東京神保町古書街找尋石田楳窗的資料、拜訪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等等。

林皎碧《名畫紀行:回到1929年的公會堂》出版。(允晨文化/提供)

談及成書,林皎碧表示,起因於某出版社看到論文,認為旅程應有一些別於論文的內容可以分享,但礙於合約問題而不了了之,直到3年前和允晨出版社廖志峰社長相遇談及此事,在廖志峰的堅持下出版此書,也因此前往日本多次補充不足的資訊,前後共歷時14年。

中村不折,〈仙麗松風〉,彩墨、絹布,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皎碧指出,在拜訪收藏畫家坂慶山作品的東京中野區東光寺過程中,非常幸運的瀏覽到其他畫作,也遇見了坂慶山的二女兒,除了得知坂慶山的身世,更到了他墓前祭拜,林皎碧當時想起了母親交代祭拜祖父和姑母的叮嚀,心中五味雜陳,但同時也對收藏在台灣的坂慶山畫作有了交代。

坂慶山,〈紫花〉,彩墨、絹布,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回想起這些過程,林皎碧表示要不是這個研究案,不會跑到日本尋訪各地,當時甚至一度認為研究實在很難達成,不過林皎碧了解到,黃才郎館長其實是希望要藉由研究栽培館內人才,這趟日本行遇見了許多人,發掘了不為人知的資訊,有時也是幸福的收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