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劉克襄/火車不再來的小站──懷念李維菁

2019/02/02 22:00

photo:阿力金吉兒。www.facebook.com/ali.ginger.tw?fref=ts

〔劉克襄/自由副刊〕車站要被廢棄前,我規畫了一部火車前往。

為什麼要去那裡,理由只有一個。你這輩子絕不會在此下車,也沒機會了。再者,為什麼能安排此次火車行程,原來台鐵在嘗試新的鐵道之旅,我趁此機會探索一絲新的可能。

溪口跟其他車站很不同,接近時,地景全部消失。老火車彷彿駛進一條像時光機的巨型排水溝。水溝中途有一個缺口,火車停靠那兒。旅客循缺口的階梯上去,穿過無人的方格形水泥車站就是村子。我們有十來分鐘可以滯留,但再多給兩小時恐怕也一樣。那是幾十來戶邦查部落零星散落的人家,什麼都沒有的小站。

這座車站何以要廢棄,可能是近幾年,常一整天都沒旅客下車,區間車的停靠猶若是一種儀式。每回都是列車長下來,左看右望,空無一人的月台,一眼望穿地平線。連手勢也不用擺,又上車,彷彿不曾跟這裡發生任何關係。

這是八年前的一次東部旅行,毫無生息的小站。然後,我想到了李維菁。

她的名字竟然出現在這回火車旅行團的名單,讓我嚇了一跳。原本以為她是隨團的踩線記者,為了推廣花東旅遊親身前來。豈知,這妹子是利用休假,找了一位友人陪同。她們堅持繳費前來,不倚仗記者的身分。

哪有這樣白目的,可她就擺明,想要刪除任何跟自己有關的工作塵埃,在這幾日完成一回乾乾淨淨的旅行。是的,什麼都不牽掛,只想當一名遊客。有了維菁的伴行,我旁邊彷彿多了一位橫看現實社會的女巫。導覽時,想到她高度的藝文敏銳性,還有花錢來快樂度假的強大理由。講什麼地方風物,不免有些許壓力。

那次的旅行,是維菁第二次回到《中國時報》工作期間。出發時,隨便二、三句關切,隱隱感覺她對既有的工作,再度產生厭倦感。不知未來要如何,巴不得遠離這個地球。從她陷入工作或生活的瓶頸,這趟火車之旅應該是被寄望的,當下僅存,還有一些好玩的活動,可以暫時解脫或散心。

我俗媚地以為,她會享受不被干擾的悠遊質地。喜愛自助旅行的女生,好像都可以這樣愜意一個人的旅行。但那三天兩夜,從早到晚,維菁始終保持惺忪之神情,慵懶之狀態。彷彿不曾離開台北,甚至還沒離開家。東海岸只是家裡的陽台,轉個身,一個跨步又回到客廳,繼續抱著貓發呆,那兒便是全世界。她永遠不曾遠離。

後來翻讀《有型的豬小姐》,裡面有句話,說得真是篤定,「我膽子非常小,從來不能一人旅行,因為我不敢一個人住旅館。」

但我還是要回到那個叫溪口的小站。維菁穿長裙,戴大帽和墨鏡,慢慢走上去時,那座寬敞的階梯,似乎變成了一千階。她是50年代的莒哈絲,站在陌生的異域,涼涼地看著,清楚地享受自己的單純。

我很擔心她不滿意這趟旅行,貼心地過去探問。「不會啊!就這樣也好!」人生呵,在哪裡都不重要,對她來說,就這樣。她可真是坦白,我尷尬地苦笑,好喜歡這位妹子的率真,溫暖藏得很深的世故。比任何人簡單,理直氣壯地詮釋一切。

下一回去溪口,真的,我會想起維菁,為什麼,因為她跟那裡一點都沒有關係。都已抵達了,彷彿也沒來過。而她走上去,疏離地看到了一些香蕉、苦楝和麵包樹,低矮的圍牆和樹籬,還有一些堆木柴的二樓平房。偶爾有一隻狗躺在路上,或者路人無聊地直瞧著你的出現。這裡可以是全世界任何偏遠的寂寥之地,也可能是台北車站,但對她而言,都只是一個月台。她繼續是完整的自己。

後來的時日,在台北,我和維菁有很多聊天的時間和機緣。可能比多數人都多認識她一些些。但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一趟鐵道旅行。她失神地站在溪口,想著如何離開,又不想回家。也不知,要不要讓火車過來接她。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