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女兒嫁出去 還是女兒

2020/05/31 05:30

圖/swawa.com

出嫁了,娘家的事難道就不再是自己的事嗎?管太多、都不管好像真要有點智慧來處理……

〈換人出馬更好〉女婿一開口 丈母娘就投降

文/巧克熊(台北市)

丈夫向來支持我,有時甚至當起軍師,讓我這臭皮匠在娘家人面前,顯得益發運籌帷幄。

日子久了,自己更發現,有些話與其由我說,不如交給丈夫來得實在。有時,明明是同樣的叮囑,女兒說,母親就嫌囉嗦,如果是女婿開口,根本百分之百的關懷,哄得丈母娘樂陶陶。經常讓我大嘆,怎麼出嫁後反倒變童養媳,丈夫才是母親心底最柔軟的那塊。

比如說冰箱吧。相信很多人的家中都有台「媽媽的神祕冰箱」,裡頭永遠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過期,卻又永遠有餘裕可以塞。勸過母親很多次,冰箱別放太滿,外頭有機店不過幾步路,有需要再去買。苦口婆心老半天,母親不耐煩揮手:「妳太年輕不懂啦!」輪到老公上場,他只說了句:「就當成借他們的冰箱放吧。」此語猶如暮鼓晨鐘,令母親瞬間體悟斷捨離之道,從此,整間有機店,都是我家的冰箱。

如今,丈夫是我娘家事務的最佳發言人。阿基米德需要槓桿和支點方能撐起地球,而我只需要一個女婿,就能撬開丈母娘的心。

〈減輕不少負擔〉姊姊私下資助 感激再感激

文/陳壞(台南市)

我有一個哥哥、三個姊姊、一個弟弟,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

大姊年紀輕輕就遠嫁他鄉,鮮少會回來。二姊嫁到隔壁村,離家近,常常會幫忙家務處理。三姊雖然也是嫁到隔壁鄉鎮,但是總會偷偷資助娘家,尤其在我讀書的時候,家中經濟拮据、沒有父親遺憾下,真是解決媽媽當家的困頓與憂愁。

大哥退伍之後,遠赴他鄉,結婚、生子,就定居在外,如同大姊一般,鮮少回來。弟弟雖住在同鄉鎮,但因為生意關係,與弟媳娘家同住,如果媽媽有需要弟弟支援,來來去去,是方便的。

唯有我陪同媽媽一起住,我特別感謝二姊和弟弟隨時可以支援我的不便,讓媽媽放心,我也沒有後顧之憂。媽媽在生病期間,三姊私下幫了最大的忙就是提供醫療費用,還包括了療養的一切後續金錢,除了感激,我還是感激,雖然我也知道她的難處,但在媽媽的心目中,三姊的偷偷付出,總能讓媽媽笑開懷,會心一笑。

嫁出去的女兒,和娶了媳婦的兒子,如果沒有出錢出力的心,還有什麼區別?

〈夫家總要顧忌〉三不加商量 守住界線

文/娘娘(台南市)

出嫁的女人,對於娘家的事,哪些該管?又那些不該管?實在是在考驗每個女人的智慧,然而就我觀察周遭姊妹處理娘家事的心得,理出「三不,多商量」的原則,或許這是提供自己在娘家與夫家之間角色轉換的良方。

一,不要插手娘家母親和兒媳之間的爭吵矛盾,或財務糾紛;寧可閉嘴,當個啞巴聽眾,靜靜聽也不要給予任何意見,多嘴多舌難免公親變事主。

二,不要私下金援娘家,因為婚後,婚姻中的財產就是妳和另一半兩個人的共同財產,縱使娘家人可能有急需用錢的急迫性,也不能隨便插手答應,總要尊重另一半,商量後再做決定。

三,不要太過雞婆,總要衡量每個人結婚後所應負的責任,以免打亂自己和另一半的生活步調,而引發夫妻兩人感情摩擦。

娘家大小事,盡量多和另一半商量,讓另一半了解實情,並邀另一半以娘家「半子」的身分參與決定;有另一半做後盾支援,如此自己插手娘家事才能管得有智慧,又不失身為一家人該有的溫度。

圖/swawa.com

〈被嫌還是得管〉做多做少 都要做面子

文/Lingo(台北市)

結婚前,老媽總是不好意思「麻煩」她的寶貝兒子,總說母女貼心有事好「商量」。女兒結婚後,因為從沒麻煩過兒子,更不敢麻煩媳婦,也不好意思明著跟女兒商量,只得暗示我們要怎樣怎樣。

當初我們顧慮到弟媳,怕太多大小姑插手,會讓弟媳有壓力,所以我們常常有志一同裝傻,想說讓弟媳做主決定就好。哪知是我們想太多了,還沒來得及跟弟媳培養「默契」,她自己決定放牛吃草。

那次老媽生日差點開天窗,雞婆的我始終等不到弟媳通知,在老媽生日前一天問弟媳:「我們明天幾點回家幫忙?」她老神在在回我:「明天有事嗎?」驚魂未定的我趕緊聯絡眾家姊妹,大家手忙腳亂倉促訂菜色和蛋糕,結果還是被罵得一文不值。老媽覺得我們沒心辦生日宴,也不讓弟媳學習一起策畫。

老媽有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傳統觀念,我們不能插手管娘家的事。但要求我們要低調出錢出力幫弟弟和弟媳做面子,讓外人讚賞有佳。這可苦了我們這些潑出去的水,做多被嫌,做少被念,但又不得不做。

〈凡事擔在身上〉卸下娘家事 健康才好轉

文/幸福媽咪(新北市)

因為是家中的長女,所以家裡的大小事情,爸媽都會找我商量或處理,而我也是使命必達,直到我的身體出現異狀,才警覺對於娘家的事,自己應該量力而為,避免自己過勞。

為了回娘家方便,我找了一個距離娘家只有3個巷子之隔的社區做為新居。我每天一樣可以幫爸媽及小妹買早餐,每到休假日可以回娘家幫忙繳已過或未過期的帳單、幫忙代領爸媽的國民年金等等。

關於娘家的事情,我總是來者不拒,覺得娘家爸媽需要我,我也樂此不疲。但某天我的左臉頰中心點,忽然不自覺開始抽動或跳動,警覺這樣有點不尋常,而且一天比一天跳動得更頻繁,連右臉頰也開始跳動。

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我,生活壓力及緊張或睡眠不足易導致「顏面神經失調」,適當休息與紓解壓力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我靜下心來,覺察自己的生活需要改變,決定和娘家的爸媽曉以大義,爸媽也理解,今後我不會固定每天或每星期回娘家,至於家裡的雜事,也轉給小妹處理,一個月後,果然,我把身上娘家的事減少後,不藥而癒。

〈爸媽改變觀念〉是多個家 而非變外人

文/Ring(台中市)

結婚後,為了讓我盡早融入夫家生活,並讓一切步上正軌,爸媽就較少告訴我原生家庭裡發生的事,本意是希望讓我少一點煩惱。

對我而言,這反而像是被排除在外一般,彷彿前一天還是家人,婚後突然就變成外人了,內心的難受不言而喻。

將這樣的心情告訴仍住在家裡的大姊和弟弟後,他們也都不太贊同爸媽萬事不提的做法,於是之後家裡若發生任何大小事,他們都會透過各種管道與我分享。娘家若遇上一些問題,我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解決方式,與他們共同討論,再由大姊與弟弟轉述給爸媽參考。

爸媽後來也逐漸轉變觀念,家裡若有親友來訪,也會特意通知,讓我視自己的時間決定是否參加。我也經常回娘家與親人團聚,或聚餐、或閒磕牙、或是幫忙一起打掃。

因為對我來說,結婚是多了一個家,而非是從這個家跳到那個家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