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張炎憲台灣史新銳學者講座 陳慧先探討原漢關係

2019/06/15 16:03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張炎憲台灣史新銳學者講座」第5場今(15)日於228國家紀念館舉行,由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陳慧先以「從人群的隔離與跨界看台灣原漢關係的轉變」為題演講。

吳三連基金會今日舉行「張炎憲台灣史新銳學者講座」。(記者陳昱勳攝)

陳慧先台大歷史學系畢業後,因對台灣歷史的興趣,先後就讀了師大台史所及台大歷史博士,現任教於中興大學,同時開啟了台灣原住民的研究。陳慧先表示,台灣在日治時期,政府對於漢人與原住民採取分治的政策,除了地域的分界外,在教育部分,教科書分屬不同的課本,包含文字內容、插圖等等均不同,因此當時彼此之間並無接觸也無了解。

陳慧先以「從人群的隔離與跨界看台灣原漢關係的轉變」為題演講。(記者陳昱勳攝)

不過霧社事件的爆發,對於界線另外一邊的漢人,是一場極大的衝擊,陳慧先指出,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正視台灣原住民,思考自身與原住民以及統治者的關係,甚至當時台灣民眾黨的黨綱更考慮列入原住民議題。

到了台灣戰後的1952到1958年代,初級小學教科書,都有山地適用的版本,教育政策與日本時代相近,不過在教科書裡面,開始放入了與中華文化連結的部分,其中為人所知的吳鳳神話更是從日治時期沿用至當時。

陳慧先指出,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原住民族的政治地位略顯提升,包含當時14名台灣省政府委員裡,其中1位為卑南族的南志信,另外台灣省參議會也增加山地籍原住民員額1名等等。

台灣從1930到1960年代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轉變,2016年8月1日訂定台灣原住民日,直至今年5月25日《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法三讀通過,代表了原住民地位的逐步提升,以及漢人與原住民的互相了解,陳慧先認為,這些進步都是讓更多漢人能夠了解台灣原住民歷史,同時有助於國家的族群融合。

「張炎憲台灣史新銳學者講座」最後1場「興策拓海:日治時代台灣水產業的移植、轉型與發展」將於7月20日舉行,並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員蔡昇璋擔任主講,講座免費報名。

此外,基金會為鼓勵學子參與講座,特別推出「學生無敵專案」,凡參加任一場次之學生,現場持學生證購買基金會出版品享有5折優惠,歡迎學生踴躍報名參與聆聽。欲了解詳情或報名可上網查詢,或電洽:02-2712-2836、2514-0640。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