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王丹專欄】在哈佛歧視官司的背後(自由與平等,如何平衡?)

2018/11/17 10:30

王丹。(王丹提供)

〔王丹/自由副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最熱門的話題當然就是期中選舉。現在選舉結束,大家的目光逐漸轉向了另一個焦點,那就是哈佛大學的歧視案官司。

官司本身很簡單:一些亞裔團體認為哈佛大學在招生的時候,在某些標準的執行上有歧視亞裔的行為,例如普遍性地認為亞裔雖然功課好,但是人格特質欠缺等等。哈佛大學當然否認這樣的指控,認為自己的招生標準本著多元化原則制定,沒有歧視任何一個族群的意思。到底有沒有歧視,這個交由法官判斷,不是我們可以置喙的;但是這樁官司背後所體現的一些問題,才是更耐人深思的,也是更根本的問題。

例如,亞裔維權團體指控哈佛大學招生政策歧視亞裔,他們所追求和彰顯的價值是「平等」,他們希望各個不同的族裔在美國這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能有平等的待遇,在美國現在族群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這樣的訴求當然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因此才吸引了那麼多的關注。可是哈佛大學的一方,強調自己的招生標準的制定是為了符合多元化辦學的宗旨,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族裔的代表入學,而如果沒有一定的篩選機制,由於亞裔的學習成績普遍優於其他族裔,很可能占據了太多的名額,擠壓了其他族裔的入學機會。到底是看成績,還是看是否有助於多元化背景,這是大學自己要決定的事情。在我看來,哈佛大學和它的支持者們看重的,更多的是教育理念不應受外界干擾。

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2015年5月,美國亞裔教育聯盟(AACE)就聯合六十四個亞裔團體,向聯邦教育部和司法部遞交申訴,要求調查哈佛大學針對亞裔學生申請的錄取歧視,當時是民主黨執政,他們的理念秉持自由主義傳統,主張政府不應介入大學自治,所以並未受理申訴。2016年川普上台,美國政治翻臉如翻書,司法部2017年10月就改變態度,宣布就哈佛是否歧視亞裔學生展開調查;很快,官方的立場就明確化,2018年8月底,司法部向聯邦法院提交一項聲明,認為哈佛大學對亞裔學生的「性格特質」打低分,認為哈佛應當採取無種族偏見,更有效的錄取標準。司法部的立場,被外界認為是共和黨對於自由派的大本營──大學──的逆襲,是國家權力的擴張,符合川普主義的內涵,也因此使得本案多了另一層政治色彩。共和黨的政治企圖到底是什麼?曾經擔任歐巴馬總統幕僚的亞裔盧沛寧(Chris Lu)曾經撰文指出:由於民主黨一向支持平權措施,共和黨保守派企圖利用亞裔哈佛案,在亞裔和民主黨中間打入一個楔子。這裡,捍衛哈佛大學招生政策的人,真正要彰顯的其實是「自由」的價值,說起來,當然也是在道德制高點上。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自由」與「平等」如何平衡的老問題。這個問題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一直糾纏不休,由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制度和衝突。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由」和「平等」這兩個價值,都有其可貴之處,但是兩者之間有強烈的不相容性。到底要如何平衡,或者乾脆到底要偏重哪一個,決定了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會。這種亙古以來的問題,也許根本就是無解的,因此也是不會消亡的,它就是會在一個社會中引發爭議。這次哈佛大學的招生歧視的案子,背後就是這樣的歷史性困局的再一次體現。也許,最終美國的最高法院會做出一個判決,但是類似的爭議會永久持續下去,並不會有一個最終的解決之道。或許,這,就是人類必須接受的命運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