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影音)原住民編舞家瓦旦與法國打擊樂家羅蘭 跨國共製新舞作

TAI身體劇場舞者演出《尋,山裡的祖居所》。(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故事在山裡,我們必須走上去。」 因此,太魯閣族原住民藝術家瓦旦.督喜帶著法國打擊樂作曲家羅蘭.奧澤(Roland Auzet),踏著獵人足跡及祖靈的步伐,一路走上花蓮的大禮部落,兩個不同藝術領域、完全不同文化血統的創作者,開始在山裡面以「拳」、「腳」溝通對話,三個星期之後,他們把共同完成的「故事」帶進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藉音樂及TAI身體劇場的舞者身體,說給大家聽。

TAI身體劇場舞者演出《尋,山裡的祖居所》。(記者凌美雪攝)

瓦旦在2012年創立了TAI身體劇場,集合來自台灣東部太魯閣、排灣、卑南等族的青年,在花蓮市農兵橋下搭設的鐵皮屋「工寮」實驗探索著,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什麼新的可能?經過2年多時間的田野研究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下60多種「腳譜」,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

對於與羅蘭實驗性的合作,早在羅蘭抵台之前,瓦旦就把舞編好了,但透過腳譜解構、重組的舞蹈本身,原就有著強烈的擊地聲,「我常在想,到底有音樂好不好?」瓦旦說,「一開始覺得音樂有點干擾,舞者有時候也不適應有音樂。」連羅蘭都說,瓦旦的舞是「動手動腳」的,原本就會發出豐富的聲音,要把音樂放進去「真的很難」。

瓦旦(左三)與羅蘭(中)跨國、跨領域共製新舞作《尋,山裡的祖居所》。(記者凌美雪攝)

但是,在部落期間,羅蘭試著與瓦旦一起去探索當地的人與生活,也試著理解瓦旦想要訴說的議題與故事,於是,一位傳承豐厚原住民傳統文化底蘊並企圖找出現代生命力的編舞家,與一位擁有豐厚古典音樂專業訓練的法國打擊樂手,慢慢地「兩個不一樣的人看著相同的方向」羅蘭說:「我看著舞者,試著將音樂放進不同觀點,而且,常常隨著舞作的發展有所改變。」

瓦旦也從羅蘭的音樂中慢慢咀嚼出深味,甚至覺得有些音樂觸及到他記憶中祖先保護家園的勇氣與哀愁,「他的音樂進來,激發我反覆思考現代跟傳統之間的關係,」瓦旦說,「每排一次,心裡擴張一次。」而往往,羅蘭也會提醒瓦旦,「如果我的創作有任何一分一毫對你的文化不尊重,請隨時告訴我。」

《尋,山裡的祖居所》是他們企圖搬進實驗劇場述說的故事,不著原住民的傳統服飾,但舞者在手臂繪上代表傳統的黑、白、紅,象徵原始山林意象的舞台設計也放入相同的元素,尤其是「紅」,代表祖先流下的血液,瓦旦說,「也代表著力量。」6月23至25日演出4場,節目全長約60分鐘,無中場休息。6月25日午場有演後座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