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方清純/雙重生活——玉米田之生

2018/11/05 23:00

photo:阿尼默。www.facebook.com/animo.chen

〔方清純/自由副刊〕家裡時常有玉米吃,白色的糯玉米,黃色的金蜜或夏強,甚至是深紫雜白的黑糯品種。鄰居親友誰家剛收成了,便送來一些,或打電話叫來拿呀;自家若是有種什麼,收穫時同樣會回贈對方,很喜歡鄉下人自給之餘亦互給,食物共享的人情往來。這在城裡也是有,但再怎麼有,大都不是自己種的,感覺還是不一樣。

虎尾玉米產量頗豐,豐到什麼程度呢?值得說嘴的程度。在我家那塊網室田附近,有一座「虎尾玉米產業入口意象」的標誌,一根巨大金黃玉米模型,底下的板子印著「虎尾玉米甜」五個大字。好大牌!稻子和花生羨慕極了!網室田緊鄰一間飼料工廠,飼料主要製物包含玉米粉,少了玉米,那可萬萬不行,眾生皆需它來養,夠大牌!

虎尾每年還有玉米節呢,你知道嗎?我不知道,我是剛剛上網查才知道的。我知道虎尾有偶戲節,有中元祭,就是不知道有玉米節。玉米節辦來做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辦來相招作伙吃番麥的吧。廢話,難不成是辦來吃番薯的嗎?玉米節吃番薯好像比較特別,然後再辦個地瓜節來吃番麥!這類以地方特產為名的節日各鄉鎮都有,是推廣,也是噱頭。

玉米不男不女,不是噱頭,真正是雌雄同體,植株頂端開的是雄花,穎果尾梢抽生出的毛鬚是雌蕊。種玉米的農家,一到開花期,玉米鬚吐得夠多了,就得來摘玉米筍,把三、兩多餘的汰除掉,一株只留一穗玉米。玉米筍可賣,有專人在收購,多少添點花用,或者不賣,乾脆送人,自個兒烹食。家裡時常拿來炒蛋吃,偶爾也裹粉炸,或烤,或水煮,蘸醬油,拌沙拉。

玉米花遍地開,開在油鍋裡,也開在肩頭上。玉米極易招引菜蟲,非撒藥不可,不撒等著全家吃土,別喊什麼毒不毒,一切遵循安全用藥原則。拿寶特瓶自製藥罐,瓶蓋戳幾個小洞,讓藥粉能適量撒出,一株撒過一株,葉腋全塗上紅粉。玉米叢密如林,穿梭其間,身軀難免碰撞枝葉,黃色花粉便震落下來,讓腦袋也開了花。

網室田是塊八分地,歷年也種過幾回玉米,多是甜玉米,最近一次約四、五年前。玉米是好東西,不僅果實能填胃肚,莖葉更能沃田土。那時預計不久後要來種瓠瓜,便讓整片田都開滿玉米花,好好地沃一沃。全靠人工來種,只因網室內有一根根支撐結構的白鐵柱,生怕播種機抓不準分寸,有什麼閃失,只得一家子自己來,俯首,彎腰,籽一粒一粒地種,汗一滴一滴地澆,果真是粒粒皆辛苦。

一晃眼,苦就變甜了。虎尾玉米甜,像甘蔗一樣甜,在糖都種什麼皆甜。收成的日子,天天都在啃玉米,賣相不好的丟掉太可惜,只好勤快地啃。人啃,也給羊啃,連貓都愛啃。玉米無法久放,母親會做儲糧的動作,把玉米粒削下來,集成一大袋,放到冰箱裡冷凍,炒飯時就撒一大把下去;青蔥也是這樣,切成蔥花和蔥段凍起來,小黃瓜則是醃漬或煮成醬瓜冷藏,而高麗菜、蘿蔔和菜豆都靠日曬,玉米亦可按此處理,但家裡很少吃曬乾的。

玉米採收,用柴刀或菜刀剁,像劊子手在行刑,少了肅殺之氣,多了發洩壓力抒發負能量的快感。手抓住番麥仔,在一、兩秒之間,忖度玉米粒長得夠不夠飽滿,還不夠,那就留它再活幾天,活夠了,便直接一刀下去,一穗一穗逕往貨車上扔,像鯉魚躍龍門,再怎麼躍也就兩條路,售予俗稱販仔的盤商,或自己送交農會專車,運至市場拍賣(其實還有第三條,也可以自行去路邊擺攤)。前者便利乾脆,後者稍微繁瑣,要揀選大小長短分類,再分級裝箱,碩大漂亮的為優等,其餘皆為良等。無有劣等。盡心盡力,哪裡少力?

近年自家沒種玉米,但村裡並不缺這風景,我家隔壁現就有一畝。正值收成時節,這幾日一早就有動靜,只有兩人在剁番麥,是一對夫妻,手腳麻利,剁下來立刻餵給肥料袋,每一袋只餵半分滿。鄉下人節儉,連飼料袋、肥料袋都捨不得丟,留著總能派上用場,我家也是如此。夫妻倆並非玉米田主,田是佃租的,旁邊那塊也是,還有再過去那塊……人口外流加上老化,常聽到哪戶搬走改行不種了,或誰人身子差種不了,田產若不是賣掉,就是租給別人來種。還好天生勞碌命的不少,自家田地種不夠,非得再多租幾塊來種,田力幸而能生生不息。

種玉米光靠幾分地,根本掙不了什麼錢,月薪22K都比種玉米多,除非多扛兩塊地,多費兩份力,才比得上。玉米比農人好命,一送出田,身價立刻翻漲。夜市裡常見烤玉米,一根就抵一、兩個便當錢,真正是貴參參,只能兩眼乾瞪,吞吞口水就好。比起調味燒烤過的,家裡還是偏愛簡單水煮,鄉下人差不多都是這樣,自己煮,用電鍋蒸就行了,幾乎不抹鹽,當正餐之外的點心吃,解解嘴饞,沒什麼太大負擔,對得起胃腸肝腎。

自家網室因道路拓寬工程暫時休耕,下次再開滿玉米花也不曉得什麼時候?溫室裡倒開始忙了,小番茄的苗栽已經種下;午後赴溫室幹活,習慣牽裡面的看門狗出去遛遛,沿途經過花生田,番薯田,水稻田,各類葉菜田,當然也有玉米田。有的玉米鮮綠待摘,生意盎然;有的已經採收完畢,連地都被鐵牛仔整頓好了;有的田地不知何故荒置,一株株錯過時機的玉米早已乾枯,感覺有些悽然。

溫室裡不種玉米,種這太不划算,但有時也會長出玉米來,不是用種的,用撒的,休耕的時候,撒下玉米籽,隨它生,任它長,長到約莫半人高,就能犁入土中當綠肥。舊的養出新的,就如同時代一樣,上一代撐起這一代,過去式催生現在式;每向前跨一步,就有新的種籽,開始萌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